周秋燕 湘江融媒 2025-09-03 15:22:12
实验台前,李岳琦刚记录完一组耐磨数据,手机又响了——是三一重工,催问新一批板簧能否提前交付。他简短应答,语气沉稳。
挂断电话,他继续低头调试喷涂参数,嘴角却微微扬起。这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学研二学生,还有其他身份:湖南鲁班尺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研发总监,湖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分会的学生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学生会员。
他在实验室里“捣鼓”出的金属陶瓷涂层技术,已经装进了三一重工、长城汽车,甚至某型飞机的起落架,不仅惊动了行业巨头,正悄然改变着中国高端制造业的“耐磨”命运。

李岳琦的创业故事,始于一次师兄弟间的闲聊。
2023年,中南大学材料学博士毕业的贡太敏回母校交流。当时,中南大学材料学博士毕业、贡太敏的师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教授周海滨,也是李岳琦的导师提起:“我有个学生搞刹车盘涂层,很有天分。”当时李岳琦已在金属陶瓷涂层技术上取得关键突破,但仍停留在论文阶段。
贡太敏一听就来了兴趣,当场约见李岳琦。因为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千亿级市场的入口。
贡太敏曾在三一重工担任材料所所长、深圳航天新材料创新中心总师,深知国内在高性能耐磨材料领域长期受制于人、价格高的痛点。他毫不犹豫地向李岳琦抛出联合创业的橄榄枝。
李岳琦起初很犹豫。科研是他的强项,但开公司、跑市场、管生产?他从没想过。
贡太敏拿出自己两次创业的经历——博士期间首次创业赚到第一桶金,第二次跨界教育虽未成功,却更坚定了他“做擅长之事”的信念。
同时,贡太敏还奉上了市场调研——金属陶瓷涂层材料产品,可以应用在海洋、陆地、空中、天空、太空,可以广泛用于乘用车刹车盘、大飞机起落架等航空航天装备,玻璃纤维集束轮、钢铁冶金轧辊、煤化工阀门、石油钻探柱塞、工程机械泵管、眼切等领域。仅乘用车刹车盘,全球年需求在3.3亿件,乘用车领域市场超1000亿元,涂层刹车盘是替代传统铸铁盘的最优选择之一。据“共研网—共研产业咨询”数据,中国市场规模达1700亿元。

“我们懂技术、有市场嗅觉,再加上手握创新成果,为什么不试一试?”最终,贡太敏说服了李岳琦。
2024年4月30日,湖南鲁班尺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鲁班代表工匠精神,‘尺’代表标准。我们要做关键部件长寿命的引领者。”贡太敏说。
创业不是纸上谈兵。
李岳琦的技术虽好,但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道阻且长。金属陶瓷涂层多在实验室、多应用在军用方面,这些指标和民用差别很大。“军转民,最难的是成本和工艺的平衡。”贡太敏说。
他们第一款量产产品是玻璃纤维涂层集束轮。最初版本性能优异,但成本高昂。团队连续迭代四代:调整材料配比、引入金属钨、优化喷涂工艺……每代产品都要经过实验室测试、台架测试、装车测试、小批量试产、批量交付五个环节,这些过程一般耗时近两年。
但是,凭借中南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协助和资源,丰富的市场化解经验,他们将市场缩短至一年多。
李岳琦笑着说:“那段时间,我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客户的路上。”在湘江新区的一间实验室里,李岳琦和团队成员正和中南大学技术团队联合攻关。今年上半年,他们开发的玻璃纤维用高性能涂层集束轮,耐磨性提升一倍的同时,成本降低50%,迅速获得中国建材等头部客户认可。

然而,他们并没有借此停止精进的脚步。俄乌冲突导致钨价飞涨,团队迅速启动第五代研发,寻找替代材料。“我们不能被原材料‘卡脖子’。”贡太敏说:“必须紧跟市场需求,持续迭代。”
同时,其他产品也不断传来捷报。比如涂层轧辊性能提升10倍,成本未增;眼睛板、切割环使用寿命提升20%,成本还降低50%;板簧使用寿命翻倍,被某头部工程机械企业预定。目前,该企业轧辊(应用在半导体领域),金属陶瓷耐磨件集束轮(应用在建材领域)、切割环(应用在工程机械领域)三款产品实现了规模化供货。
如今,鲁班尺已拿下三一重工、中国建材、长城汽车等行业头部客户。采访中途,三一重工又来电话催货——“订单太多,交付压力大,但心里踏实。”李岳琦说。
真正让鲁班尺新材料“出圈”的,是刹车盘金属陶瓷涂层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在高端刹车盘领域的垄断。
长期以来,高端刹车盘市场被保时捷、博世等国际巨头垄断。传统铸铁盘笨重易锈,碳陶盘性能好但价格昂贵。
李岳琦团队创新性地以热喷涂技术制备的涂层刹车盘,可实现制动盘减重30%,耐磨、耐高温性能比肩碳陶盘,成本却只有碳陶盘产品的30%-40%。

值得一提的是,其团队研发的涂层材料孔隙率低于1%、耐磨性达1.19mg/min,远超国内头部企业的5.38mg/min,这一卓越性能不仅满足了乘用车、航空航天等多领域需求,更让中国豪车看到了用上国产高端涂料的曙光。
目前,这项技术已在长城等品牌多款车型试运行,并应用于某飞机起落架耐磨防腐涂层,真正实现了“国产替代”。
“这不仅是一项技术的胜利,更是中国制造走向高端的标志。”导师周海滨感慨道。
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李岳琦却有了“甜蜜的烦恼”。
“公司成立仅一年,已拿下三一重工、长城汽车等客户。仅今年6月就签了1000多万元订单。”贡太敏坦言喜忧参半,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团队忙着扩产、交付、接新单,“交付压力大,扩产需资金支持。”
融资也在推进。湖南湘江新区多次组织银企对接,长沙银行、建设银行等机构已伸出橄榄枝。目前,鲁班尺已获“大学生基金”“柳枝行动”等资金支持。金融链方面,已经在与财信金控等机构对接了。
公司已布局十余项核心专利,设备投入超500万元,团队拥有5名博士,形成“教授+学生+企业专家”的创新梯队。
下一步,李岳琦计划在长沙建设金属陶瓷涂层材料生产线,联合湘赣边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打造国家级新材料产业集群。
“‘省科小’已拿下,下一步是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李岳琦坦言,2026年公司预计营收2000万元;2027年,目标1个亿。
李岳琦的脚步,清晰而坚定。他的目标很明确:“助力传统装备制造业创新升级,成为世界顶级的金属陶瓷材料供应商。”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学生到创业者,李岳琦始终觉得:“我只是坚持做了喜欢的事。”可这件事,正让他和团队一起,涂出中国制造的“新颜色”。
责编:陈佳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湘江融媒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