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3 10:37:0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谢柳 记者 邹娜妮
文明是一所大学的内在气质,彰显着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和特色内涵。2025年5月23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授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全国文明校园”称号。这座扎根湖湘大地47载的学府,用了九年的时间苦练内功,不断积淀,从2017年获得申报全国文明校园资格,到2019、2023年连续两届荣获“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再到如今摘得国家级荣誉,其文明创建之路,正是“谋近以致远,养根而俟实”校训、“人才至上,仁爱满园”校风的生动实践。
洒满汗水的土地,终结出丰硕的果实。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深度融入学校发展的每一寸肌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新局面:思想政治建设有高度、领导班子建设有力度、师德师风建设有深度、校园文化建设有厚度、校园环境建设有亮度、阵地建设管理有强度。
顶层设计:以制度筑牢文明根基
制度是行动的先导,也是开展工作的保障。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党委将文明校园创建作为事业发展的战略支点,对标《全国高校文明校园指标体系》要求,明确“学校党委整体设计、主管部门全力推进、责任单位抓细抓实”的创建工作思路,构建“领导重视笃行、规划引领先行、制度保障厉行、经费支持可行、主题设置施行、载体创新运行、品牌打造推行、师生共建力行”创建工作格局。
机制创新。该校成立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党委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要点,确保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四到位”,制定文明创建中长期规划,抓实文明创建“六个好”;实施意识形态“4321”工作模式,即4个一同和4个纳入,3次季度汇报,2次党委重点研判和2次全面督查,1次年终全面考核,意识形态工作平稳有序,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
作风引领。38年坚持领导干部、党员下基层“三联系”制度,跻身湖南省高校“十大育人”示范案例和省级思政精品,同步推动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六进”“六导”——思想教导、学业辅导、职业引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生活向导。设立“共产党员示范岗”,整治“四风”问题,领导班子连续三年师生满意度超97%。
这一系列制度设计,为文明校园建设铺设了坚实的“四梁八柱”,让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源可溯。
立德树人:以思政涵育文明灵魂
高校文明创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案很简单:立德树人。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制定《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办法》,打造“党建支撑—思想引领—理论教学—文化熏陶—网络创新—实践育人”六位一体大思政育人体系,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其中,能源与机电工程学院入选湖南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并通过验收。
抓课程思政。出台实施办法,每年立项资助50个(门)课程思政示范学院、示范课程、示范课堂;推进专题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思政课改革,精心打造由思政课、人文素质课、专业课、社会实践课等构成的思政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利用开学、毕业典礼、五四青年节等时间节点,由校党委班子成员为师生上党课、上政治课、上青马骨干班课。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湖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依托蔡和森与党的建设研究基地,用好用活地方红色资源,打造移动的思政课堂,开发以蔡和森为主题的6堂思政巡讲金课、蔡和森原创情景剧,创新“红色资源+思政”“艺术+思政”模式。
抓实践育人。实施“青春铸魂育新人”行动,持续打造学校“青马骨干工程”“双创精英班”“麦芒计划”“彩虹计划”“光华资助基金”、学生党员宿舍示范岗等思政精品项目建设。其中“麦芒计划”获中宣部2022年度“四个一百”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殊荣。坚持13年的“彩虹计划”“麦芒计划”为留守儿童点亮希望,获央视专题报道。“文化六进”工程送书画艺术进高墙、进社区,学生党支部活动获全国表彰。创新创业学院是湖南省第一家实体双创学院,获评首批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室。
抓网络阵地。打造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室,推出《人文书声:好书推荐》《身边》等品牌栏目,268篇微电影、微视频、抖音等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30多部展示优秀教师风采的视频作品,网络点击量过千万。《我愿意》获湖南省2024年公益广告大赛网络文化视频一等奖。原创MV《爱不相隔——献给最美抗疫逆行者陈庆平》《青春向祖国告白》《五朵金花》《创业繁星在人文闪耀》等百余部作品点击量破千万,官微获评“全国百强校媒”。
环境润心:以文化滋养文明土壤
走进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优美的校园环境,让文明港湾“具象化”。品花,该校打造“四季有花”校园,春桃、夏薇、秋菊、冬梅次第绽放,绿化覆盖率达70%,是湖南省首批绿色校园示范校;赏文,校园楼宇命名融汇文化基因,“明德楼”“致远楼”“若谷楼”等承载育人元素和理想;立志,海园广场矗立袁隆平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群英事迹牌,让榜样力量触手可及。
春华秋实47载,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凝练出“谋近以致远、养根而俟实”的校训和“人才至上、仁爱满园”的校风。
育人,不仅在课堂、活动,也在无声的文化浸润与阵地环境之中——
举办“经典诵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抓住“五四”、国庆节等重要节点,坚持“国旗下的演讲”20余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每年如火如荼开展,邀请中央东方歌舞团、辽宁芭蕾舞团、中央交响乐团等到校演出。大艺节、科创节、社团文化节“三节”历经20余年品牌凸显;每年举办的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毕业晚会、迎新晚会、“职要有你”职业规划赛、专场音乐会、书画展等深入人心;组织覆盖全校的篮排足等三大球联赛及健排舞、运动会系列活动,承办全国第23届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全省大中学生定向越野赛、全省大学生武术跆拳道比赛等体育赛事。
仁爱铸魂:以师风引领文明风尚
一名学子,就是一粒种子;每一粒种子,都应种在文明的乐园里。
建校47年,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始终推动教师与学校共同成长,培育出一支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推动教师文明素养与专业能力双提升。
德高为师守初心,身正为范育良才,“把培养人的人培养好”成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必答题。加强师德考核,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采取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单位考评等多种形式进行师德考核;加强师德监督,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对投诉问题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加强师德激励惩处,持续开展“魅力青年教师”“庄胜奖”“优秀教师”等评选表彰活动。
驰援武汉科技抗疫的“最美逆行者”陈庆平教授、30年扎根田野的扶贫教授康林峰、“全国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杨正德老师,一批批德艺双馨的老教师成为育人标杆。
见贤思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涌现出一批能力强、德行优的年轻教师:全国优秀青年教师李曾妍钻研计算机双语教学,使学生受益匪浅;湖南省第十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李璐玢,是学子的知心姐姐;获得全国高校教师创新大赛二等奖的段仁燕教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湖南省青年人才胡东教授牵头的海洋采矿装备研发团队带领学生科技创业收获颇丰……
“教育是灵魂的唤醒,师者是看齐的标杆,校园是精神的沃土。”校长盛明科的话语,道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育人的真谛。在优秀教师感召下,学校涌现出“全国无私奉献优秀大学生”“感动中国大学生”蒋小波、“中国自强之星”罗尚军、湖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蓝雨晴、“湖南向上向善好青年”姚智俐、“湖南省品学标兵”汤蓉、湖南高校征兵宣传大使何玉孜、扎根边疆的中组部选调生李甲枚、杨仕成等7名干细胞捐献者、2名见义勇为者等先进典型。
成果转化:以创文驱动跨越发展
文明创建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释放出强大动能——
2017年,该校成为湖南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成为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2025年高质量通过教育部审核评估。目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拥有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5个省级应用特色学科,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办学实力跃升。
对接娄底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该校成立湖南省先进陶瓷现代产业学院、湖南省信创产业学院、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华中分中心,建有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拥有湖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与三一重工、湖南钢铁、隆平高科、中软国际等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与娄底经开区联合共建科创中心,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点点滴滴、丝丝缕缕,汇聚起来,灌溉的是文明之田,照亮的是未来的国之栋梁。一个“内外兼修”的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逐浪启航,为办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校而不懈奋斗。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