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散文诗去上班 | 熊魁:旗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3 07:25:36

《散文诗》2022年第7

标题:《旗》

作者:熊魁

朗诵:执著海


《红岩》这样写着:

“当红旗在大家眼前出现时,几只拿着针线的手,团团围了上来:‘五星红旗!五颗星绣在哪里?’‘一颗红星绣在中央,光芒四射,象征着党。四颗小星摆在四方,祖国大地,一片光明,一齐解放!’”

许多灵巧的手,飞快地刺绣,把无穷的向往付与祖国,把坚贞的爱,把欢乐的激情,寄托在针线织绣出的金星上……

1949101日,天安门城楼上升起第一面举世瞩目的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然而,1127日,重庆解放在即。白公馆,渣滓洞。200多名志士倒下了。热血浸染了这面用狱中红色绣花被面制作的红旗……

革命史志上,一次并不鲜见的集体大屠杀,这最后的疯狂,封住了他们举着红旗挥洒自由的眼泪,冲出铁门的渴望。

中国。大西南。这座标志性集中营上空。手铐、脚镣相互碰撞发出的清脆声响,在祖国辽阔的胸腔里回荡……

1927年,南昌起义后。99日,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中国工农红军的旗帜第一次高高擎起。

这面旗帜用一大块鲜红的棉布制成:旗面中央是一个黄色的五角星,五角星的中心是象征农民和工人的镰刀和斧头。

白色旗杆套上,赫然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革命初期,党旗军旗一体。

对于老百姓来说,“青天白日”是一场幻梦,而唯有星星辉耀的红旗才有炽热的公心、沸腾的热血…

党旗,军旗,国旗:

穿过枪林弹雨,从罗霄山上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1949年南京改换城头旗,到天安门城楼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生;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革命洪流中,毋论材质,只要在旗面上绣星星,缀镰刀和锤头,就都是同构我们仰望的星空。而心中的汪洋,如潮涌的暗流浮出海平面,必将把浮沫、垃圾、一切腐朽之物推上历史的岸边……

“我以我血荐轩辕”。我愿把自己的鲜血泼上去,如朝霞的血红覆盖、封住一切夜的黑暗。

在新的征途上。

……哦,我心中的红……

《散文诗》订阅链接:

https://weidian.com/?userid=1750739412&wfr=wx&sfr=app&source=home_shop

责编:宋姗姗

一审:张佳伟

二审:雷鸿涛

三审:邢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