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天渠茶业以茶为媒融文旅 助力乡村振兴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2 19:21:4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2日讯(通讯员 陈斌)清晨6时,1083米海拔的新化紫鹊界茶园里,茶农指尖掠过带露的嫩芽;上午10时,天渠庄园非遗体验区,游客揉捻的鲜叶蒸腾起梅山古艺的清香;傍晚7时,36间茶文化民宿的58个床位全部满客,窗外梯田与星空共绘夜色——这是新化县天渠茶业有限公司茶文旅融合的日常,更是其以“千亩茶园”为笔,书写乡村振兴答卷的生动注脚。

2017年成立至今,这家扎根紫鹊界“双遗产地”的企业,凭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硬核实力,以6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破解技术瓶颈,以年营收超7500万元夯实产业根基,更以“茶业+旅游+文化+研学”的融合模式,让天渠庄园成为全国五星级乡村休闲观光精品点,用数据与实效,证明了茶文旅融合是激活乡村动能的“金钥匙”。

紫鹊界梯田“无塘无井无水库”的天然自流灌溉系统,为天渠茶业筑起生态壁垒。公司千余亩茶园全域坐落于“双遗产地”核心区,这里负氧离子含量超20000个/立方厘米,土壤硒含量达0.755mg/kg,每一片茶叶都浸润着自然的馈赠。

为守护这份生态优势,天渠茶业每年投入超200万元用于人工除草与有机肥采购,坚决杜绝化学农药;联合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大学等搭建“产学研平台”,将梅山“看天做茶”古艺与现代工艺结合,研发的“天渠”红茶接连斩获“潇湘杯”金奖、“茶祖神农杯”优胜奖,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山富硒好茶”。

如今,茶园已实现“生产+观光”双重价值:3条环山游步道串联生态茶园与野生杜鹃花海,15分钟茶旅动线无缝对接紫鹊界梯田景区,年接待观光游客超5万人次,春采茶、夏避暑、秋农收、冬雪的“四季茶旅”模式,让“田园梦”照进现实。

“以前来紫鹊界看梯田半天就走,现在住民宿、学制茶,能待上三天!”长沙游客李女士的感慨,道出天渠庄园的独特魅力。2023年投用的10000㎡天渠庄园,融合徽派建筑与紫鹊界木质板屋风格,运营首年便获评“娄底最美民宿”,2025年又被省文旅厅评为省四星级旅游民宿”,客房入住率稳定在85% 以上,成为茶文旅融合的“核心引擎”。

这座庄园的“茶元素”渗透到每一处细节:在住宿升级上,36间侘寂风客房配备全屋地暖,58个床位覆盖家庭游、团队游需求,2024年接待住宿游客1.2万人次,带动餐饮营收超600万元,较普通观光模式客单价提升40%;在体验破圈上,非遗制茶体验区年均服务8000余人次,游客可亲手完成萎凋、揉捻、烘焙全流程;规划中的数十亩中药材基地和绿色蔬菜园,建成后将新增“采茶+农耕”互动项目;研学板块更成为“文化传承纽带”作为“新化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天渠茶业组建专业研学团队,开发“茶文化+生态”课程,让茶园变身“户外实验室”,实现梅山茶文化代际传承。

“下一步,我们将扩容场景、文创破圈,带动产业辐射,要让‘天渠茶’成为可带走的‘文化符号’,要让‘天渠’不仅是好茶的名字,更是乡村振兴的品牌!带动更多农户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天渠茶业负责人卿晓勤表示,以后将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学”全链条升级,力争年营收突破,带动农户人均增收,打造全国茶文旅融合示范标杆。

从一片鲜叶到一个产业,从一个庄园到一方振兴,天渠茶业用实际行动证明,茶文旅融合并非“表面文章”,而是实现生态变现、文化增值、农户致富的有效路径。在紫鹊界的云雾间,这片茶园正不断释放着“一片叶子富一方”的强大能量,让“茶业兴、文旅旺、乡村富”的美好画卷,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徐徐展开。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