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2 16:12:30
一防情绪悲观 养病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精神疗养。保持积极的情绪和心境,理性看待生老病死,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时,要相信人体的自身抗病能力,只要机体未处于衰竭的境地,合理的治疗和病后调护,就能帮助身体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二防过度劳累 有些人生病后,仍不注意合理休息,不停地刷手机、看电视剧,导致劳累过度。这不仅会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不利于慢性病的康复,还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可能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三防环境嘈杂 养病期间,保持环境的安静至关重要。噪声污染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紊乱,出现血压升高、神经衰弱、心跳加速等症状。在心理上,也会让人感到烦躁不安、抑郁焦虑,对养病极为不利。
四防睡眠不足 每天保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是提高人体免疫力、消除疲劳、促进脏腑组织修复的重要手段,对疾病的康复意义重大。
五防生气激动 长期的负面情绪如生气、激动等,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导致经络不通,进而可能引发各种疾病。现代医学也证实,长期的负面情绪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包括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生病之人因受疾病和精神心理的影响,更容易产生生气、激动等负面情绪。因此,病人在调养期间保持平和的心态和情绪管理,对于恢复健康至关重要。
六防频繁换医 慢性病患者在养病期间,通常需要长期服药调理。一旦认准了自己信任的医院和医生,并确定了治疗方案,就应按疗程进行正规治疗。切勿因一时见不到治疗效果,就到处乱投医或频繁更换医生。
频繁换医会因医生的诊治意见不一致,导致病人无所适从。即使医生诊断治疗正确,由于治疗时间太短,也难以达到治疗调养的目的。
七防盲目进补 患了慢性病适当进补有时是必要的,但不可盲目。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慢性病进补应以食疗为主,不少食物具有药食同源的作用。若需要药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年龄、性别、季节、情绪及所患疾病等不同状况,请专业医生指导用药,辨证施治,防止补不对症、“虚不受补”等情况出现。否则,盲目进补很可能事与愿违,反而影响养病效果,甚至加重病情。
(《文萃报》摘自《上海中医药报》)
责编:伍芳芳
一审:伍芳芳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