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2 11:11:11
文/张健 孙斌 王辉龙
文化是教育的根基与灵魂,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样离不开文化滋养与精神引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职业教育,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高尚品德的“大国工匠”,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邵阳职业技术学院联合魏源故居,以“魂脉与根脉合一”为理念,构建了中高职一体化大思政育人体系,为职业教育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与新实践。
一、现实困境:职业教育思政教育的时代挑战与突出问题
职业教育虽肩负培育技术技能人才与大国工匠的重任,但其思政教育仍存在诸多现实难题。传统“灌输式”“理论化”的教学方式与高职学生“重实践、轻理论”的学习特点及“数字化、碎片化”的时代环境之间存在显著断层。学生普遍认为思政课程“枯燥无用”,难以将国家政策、道德规范与个人职业发展有效关联。单向讲授难以抗衡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数字内容带来的感官吸引,导致思政教学缺乏系统性、思维性与情感认同。与此同时,思政课与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核心特征相脱节,育人过程未能嵌入专业实践与真实情境,缺乏有效的情感引导与价值内化机制。
二、理念与模式革新:构建“魂脉与根脉合一”的育人体系
(一)理念溯源:从“魂脉”与“根脉”融合看文化育人创新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联合魏源故居,提出“魂脉与根脉合一”的文化育人新理念。该理念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魂脉”)与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精神(“根脉”)相融合,使抽象理论依托于具体地域文化载体,实现从“政治说教”到“文化涵育”的范式转型。这一创新不仅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温度与感染力,更以文化浸润方式提升学生的价值认同与情感共鸣。
(二)模式构建:“场域—课堂—闭环”三维协同育人机制
基于上述理念,学校系统构建了“场域—课堂—闭环”三维协同育人模式。依托魏源故居实体场域,建立起“故居现场课—校园思辨课—社区服务课”三元课堂体系,并配套“基地—资源—课堂—队伍—生态”“五位一体”保障机制,形成从情感激发、理论深化到行为实践的教育闭环。该模式突破传统思政教学的单向线性局限,实现资源整合与过程贯通,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与推广价值。
(三)实践创新:“三化”教学与“三融”结构的探索与应用
为切实破解思政教育“入耳难、入脑难、入心难”的问题,学校推进“三化”教学与“三融”结构实践。教学层面推行情境化、具象化、生活化的“三化”方法,通过案例叙事、实景课堂、项目任务增强内容亲和力。结构层面强化价值融通与五环闭环机制,构建“价值—能力—文化”融通路径,实施“学情研判—内容研创—课堂交互—实践淬炼—展示评价”闭环机制,系统促进学生的认知提升与价值内化,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三、成效与影响:育人成果与社会反响的双重彰显
“魂脉与根脉合一”育人体系实施以来,成效显著。2024年教育部独立测评显示,思政课满意度由2020年的82%提升至96.94%。学生屡获竞赛佳绩,包括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银奖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多项奖项。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89.69%,高于全省平均,基层就业比例达72.77%,雇主满意度高达99%。相关实践获《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媒体多次报道,学校获评“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等称号。成果已在10余所高职院校推广应用,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与社会影响力。
“魂脉与根脉合一”的中高职一体化大思政育人体系,是职业教育思政改革的重要探索。该实践通过理念、模式与路径的多维创新,有效回应了高职思政教育现实问题,显著提升育人实效,并为同类院校开展地域文化融合思政教育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范本。
责编:郑丹枚
一审:郑丹枚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