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白发针”收割智商税

黄齐超   华声在线   2025-09-02 10:40:45

黄齐超

今年6月,女演员郭彤彤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在医院打“白发针”的经历,引发不少网友关注。记者注意到,近期这种名为“白发针”的疗法在社交平台上掀起一阵风,部分网友分享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医院注射“白发针”的经历,在评论区,很多同受白发困扰的求美者纷纷表示“被种草”。专家提醒,目前想要靠打几针就能治疗白发,尚且不现实,也并非对所有白发者都有效,因此不能将其视为拯救白发的“神器”。9月1日《扬子晚报》)

无论性别,白发焦虑几乎普遍存在。为了掩盖白发,人们不得不定期染发。然而,尽管众多染发剂标榜纯天然,但仍难以消除大众的疑虑。

“白发针”真的能一针见效,让白发转黑吗?医生的回答是——绝非如此神奇。白发成因多样,若因年龄或遗传,则“白发针”难以奏效,即便是干细胞抑制剂也无法回天。若因熬夜、情绪不佳,调整好心态与睡眠,补充维生素B12,结合针灸、中西医治疗等手段,或许能让白发变黑。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应过度神化“白发针”。

市面上的“白发针”成分参差不齐,求美者需谨慎辨别,确认是否符合国家医药标准。同时,消费者应对“白发针”保持理性态度。事实上,让白发变黑是世界性难题,即便能治疗,也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大工程”。因此,专家再次提醒,目前想通过几针就解决白发问题,还不现实。

说到底,“白发针”更像是一种智商税,若消费者轻信其神效,难免成为被割的“韭菜”。“白发针”无法解决所有白发问题,效果也必然千差万别。既然如此,那么究竟是谁在社交平台上夸大“白发针”的效果?是谁在网上“种草”,干扰那些受白发困扰的消费者?若为医疗机构所为,则涉嫌虚假宣传,这些问题亟待深究。

有时,无效的“白发针”不仅“无效”,还可能损害消费者的财产,甚至健康。从这一角度看,监管部门不应忽视。笔者认为,职能部门应防患于未然,将监管前置,对“白发针”的成分和实效进行跟踪检测,而非等到不良案例频发后再疲于应对。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毛固堆镇黄楼学校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李昆励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