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艳平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2 10:14:29
文/漆艳平
在世人眼里,“三千奇峰”是张家界的标配,举世公认。殊不知,“八百秀水”的茅岩河也是张家界的另一个标识,被誉为“百里画廊”。
茅岩河是湖南湘资沅澧四大水系之一澧水河上游最有代表性的一段河流。它从桑植县五道水源头的八大公山,吸纳数百条溪流之水,在连绵不断的群山间绕山峦淌山谷一路顺势而下,到了苦竹古寨后才被称之为茅岩河。它常年与土家族人相依相伴,被生活在这里的土家人誉为母亲河。据相关资料介绍,茅岩河自古系茅岗土司领地,后有土家族首领覃垕王揭竿而起与宫廷抗衡,至今留下了古堡、七年寨、古码头等历史遗迹,也给这条河流留下了许多神奇传说。茅岩河包括上茅岩河和下茅岩河。上茅岩河从桑植县苦竹寨古码头到鱼潭电站之上的平湖游码头。下茅岩河就是现在的茅岩河漂流区域,起终点码头都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茅岩河镇的热水坑,在水洞子瀑布处绕过圈掉头后,逆流而上又回到起点。热水坑是茅岩河岸的一个小山村,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的瑞雅乡麻阳坪村隔河相望,是沟通张家界与湘西州的古渡口。20世纪80年代初,茅岩河曾是湘西籍大文豪沈从文笔下《边城》改编的同名电影古渡口的外景拍摄地之一。
初识茅岩河,是源于上小学四年级的那一年,依稀记得有一天,学校组织去澧水岸边的寄马庄生产队搞勤工俭学活动,让我第一次知晓了家乡有条茅岩河。寄马庄位于三家馆乡西南,相邻的寄马庄,黑蛇两个生产队依次坐落在茅岩河下游的岸边,是老家竹园坡村下辖的两个自然村民小组,过去这里交通闭塞,没通公路,进出村的是一条蜿蜒的羊肠小道,走路需两三个小时以上。寄马庄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茅岩河流经此地,相传覃垕当年被明朝官军追杀,退守寄马庄时寄养了五匹战马,队上的人将战马野放到鸳鸯洲。后覃垕兵败被害,战马因恋主人仍不肯远去,日夜嘶叫,不吃不喝,终于化作五座山头,寄马庄的名称由此而来。那天,刚到寄马庄时,天空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河里涨了大水,河面烟雾蒙蒙,只听见奔腾湍激的水声,这算是我与茅岩河的第一次结缘。
第二次结缘茅岩河,是在2015年原大庸一中85届毕业30周年师生聚会庆典后漂流茅岩河的那一天。说来也怪,那天也是细雨蒙蒙,当我们登入小木船时,一场大雨倾盆而下,水面上泛着一层薄雾,波涛汹涌,浑浊的河水哗哗地流淌。那时还没有橡皮舟,漂流的工具是在小木船上安上一个发动机,船手坐在船尾部利用船桨操控和掌握方向。雨后的漂流,水势凶猛,小木船一进入中心河道,就被漩入一股回旋水流,随即在旋涡中打转,一时大家有些慌张了起来,小木船开始左右摇晃,有同学坐不稳,便拥向一侧,瞬间失去重心,前面的一条船侧翻了,瞬间,船倒扣过来,有两个同学被扣在水里,会水的同学像野鸭子游向其他船上,然后折身施救,大家七手八脚地把落水的同学拽了上来。那一次漂流,幸运的是师生们都穿上了救生衣,也有一位男同学竟然穿了两件,但还是掉入了河水。我们如同落汤鸡般,好在有惊无险,但事后心有余悸,这一次仍未识茅岩河的真面目。
第三至五次结缘茅岩河,是近几年与单位同事及家人专程到寄马庄去避暑纳凉。在炎炎的夏日,当城市被热浪笼罩,人们都在寻觅一处能让人逃离酷热的清凉之地,而茅岩河岸边的寄马庄却是夏日避暑的清凉仙境。清澈的河水,干净的河滩,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这里或露营,或野炊,成为了绝佳的避暑胜地。儿时一个比我高一届的小学同学,小名叫小毛娃,因从小溜个长头发,人称“长辫子”。他从少到大生活在澧水岸边,在茅岩河水里泡大,常年在河里抓鱼,潜水水平很高,是茅岩河一带潜水抓鱼的高手,也号称“辫子鸬鹚”。他在老屋里开了“长辫子餐馆”,酷暑时节每天都有一桌餐饮生意,肉质鲜嫩美味的茅岩河原生态小鱼儿依然吸引着过往游人前来寻味。我们每次到寄马庄避暑泡澡,他都很热情接待我们,他用自家的电动小木船载上我们从鸳鸯洲到连环滩,观赏沿途茅岩河两岸的景观。当小木船折回顺流而下时,几个胆大的同事腰挂一个“跟屁虫”,从船上一跃而下跳入河里飙滩。我曾尝试两次,但因胆怯终未能跳下。小木船靠岸后,我与两个同事一鼓作气游过了较为平坦的河对岸,当折回对岸时,因没找准最佳位置,差点被湍急的河水卷冲走,我迅速调整呼吸,使出全身气力拼命游回到了岸边。此时,我已精疲力尽,瘫坐在岸边的岩石上,贪婪地吃着同事递上浸泡在河里的一块冰凉西瓜。
第六次结缘茅岩河,是随市影视家协会、茅岩河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走进茅岩河、心随山水歌”百名文艺家采风创作活动。茅岩河漂流,是我魂牵梦绕多年的事,这次终于与茅岩河零距离接触。走进漂流码头,碧水湾里码头停泊着数十条五颜六色的橡皮舟。我们穿上橘黄色的救生衣,嗖”地跳上橡皮舟,五人乘坐一船。船老大是位四十多岁的男子,茅岩河镇热水坑人。船老大用力一推橡皮舟,只听他一声吆喝:“坐稳啦,开船喽”。坐在轻盈的橡皮舟上,随着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就如同走进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只见两岸峭壁千仞,群峰竞秀,山上植被繁茂,绿意盎然,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绿色屏障。橡皮舟出没于风口浪尖,搏击于云水之峡,周旋于暗礁险滩,戏水于如画谷底,放歌在浩渺之间……数十个景点络绎而至,尽入眼底。蜿蜒曲折的河道以及飞流直下的惊险瞬间带来的心跳加速,血脉偾张的感觉,简直让人欲罢不能,文友及游客们此起彼伏的尖叫声,橡皮舟时而腾空而起,又猛地跌入水中,溅起层层水花,打湿了的衣服和面庞,仿佛在酷热的夏天,犹如吃了一根老冰棒般那样舒爽,成为漂流最生动的注脚。橡皮舟转过一道弯,水流忽然湍急起来,“前面到连环滩了,抓稳啊!”船老大的话音刚落,大家死死地抓紧绳索,橡皮舟顺着一道矮坡滑下去,水花“哗啦”一声溅上来,水花从两侧泼溅而来,一惊一乍地不住的尖叫声才直呼过瘾,打湿的衣襟更添几分清凉,浑身的暑气瞬间就散了。随着橡皮舟继续前行,茅岩河的美景不断变换。过一处平静的深潭,转瞬间就看到见河岸边古老的小山村,那就是老家相邻的寄马庄村,河岸修竹成林,村庄依山傍水,那青瓦白墙,在岁月的洗礼下,散发着古朴而又独特的韵味。河水清得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有的白得像霜,有的青得像老瓦,偶尔有几尾银闪闪的小鱼游过,尾巴一摆就没了影。再往下漂,只见稍微宽阔的河面中央矗立几块裸露的礁石,礁石上白鹭成群,我们的漂来似乎打扰了它们的宁静,只见一群群白鹭从礁石上飞起,舒展长翼优雅地掠过如镜的水面,有的俯冲河面,轻点河水后,迅速跃上蓝天,自由翱翔,大有“一行白鹭上青天”之意境。我对着翩翩起舞的白鹭拍个不停,勾勒出一幅白鹭与茅岩河的原生态画卷。
橡皮舟漂到黑社的星子滩时,滔滔水声隐隐而来,声震峡谷。黑社是老家竹园坡村的另一个村民小组,至今我还没有去过。听村里的老人说,去黑社的小路难走,山势险境陡峭,悬崖峭壁。橡皮舟越往前,水声渐渐增大。再往前,回荡在峡谷中的水声震耳欲聋。河面宁静,没有险滩激流,什么水声如此之大?只闻水声,不见水源,大家不禁犯疑?不久,峡壁如幕帘渐渐拉开,一处悬崖飞瀑,渐渐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只见左岸石壁约70米高的石洞中喷涌出一股巨大的地下水流,然后从悬崖上奔腾直下,临河边悬崖成数十米宽巨瀑,气势恢弘,蔚为壮观。这是,,船老大一声“水洞子瀑布到了”。“好漂亮的瀑布呀”,看到如此气势宏伟的瀑布,大家惊叫了起来,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仿佛《西游记》中的花果山“水帘洞”再现,真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船老大将橡皮舟划向瀑布对岸的一块像莲花般的大石头边,大家争先恐后地着爬上石顶,纷纷拿起手机留影拍照。水洞子瀑布是茅岩河的王牌景点,瀑布犹如一部气势宏伟的交响乐,旋律是那么的流畅,节奏是那么的欢快。船老大驾着橡皮舟在水洞子的水面绕了一个圈打了个转,然后掉头溯流而上。
当溯流而上到索影潭险滩时,船老大发现橡皮舟螺旋桨的后叶片被岩石碰撞坏了,于是,只好把舟停在一浅滩旁。他一边维修,一边告诉我们,过去,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茅岩河放排是最方便快捷的运输方式,那个时候的粮食、食盐、煤、木材、桐油、药材、农副产品等全靠船只运进运出。每当逆水行船或遇上险滩恶水时,排客们躬着身子,打着赤脚,光着赤膊,肩背绳索,喊着粗犷号子,逆水行舟地从常德津市到桑植苦竹寨流域往前移动。为了养家糊口,排客们常年挣扎在这茅岩河上,他们中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年、也有年轻的。他们肩上的一道道伤痕,见证了血泪凝结而成的一段悲怆的历史。不一会儿,螺旋桨叶片已修好,我们一行又登上橡皮舟,逆水行舟,船老大立于船头正冥想间,身后的船上传来土家男人高亢的歌声:“马桑树儿搭灯台吆唉,写封书信与姐带吆唉,郎去当兵姐在家吆唉.....”歌声还未落,缠绵的女高音紧接着响起:“你一年不来我一年等吆唉,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捱吆唉,钥匙不到锁不开吆唉......”。那粗犷豪放、纯朴热情的歌声在水上和大山间回荡,给我们的漂流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
漂流过程中最痛快的是打水仗,在平稳的河段,水战一触即发,游客和文艺家们拿起水瓢、水枪,无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只要在射程之内,都是打击的对象,一瓢接一瓢,一场酣畅淋漓的水上大战就此上演。天地之间,白云之下,碧水之上,放下所有的束缚,忘记所有的羁绊,卸下所有的面具,挑衅地打一场水仗,让水花四溅,欢声乍起,身体尽湿,烦恼尽去,在清凉幽静的峡谷间尽情释放夏日激情。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不妨来张家界茅岩河玩水,开启一场清凉避暑之旅,可观赏秀丽的峡谷风光,又可体验浪遏飞舟的漂流险趣。茅岩河不仅有动人心弦的漂流,还有那冬季沉浸式的温泉浴,无论男女老少,置身于大小温泉池里都能感受到温暖与舒适融入每一寸肌肤,则更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坐在返程的大巴车上,一次次与茅岩河擦肩而过或身临其境的片段记忆仍然历历在目。这个夏天终于与茅岩河零距离地亲密接触,让我真正体验到了茅岩河是一个百去不厌的地方。或许有第七次、第八次.....我会继续在茅岩河里寻找漂流体验的激情与清凉并存的夏日乐趣。
责编:向韬
一审:向韬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