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开创未来!长沙初中学校书记校长在开学第一课这样说

  湖南日报   2025-09-01 17:24:56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见习记者 沈可心

新课本翻出清脆声响,黑板报画满星星与笑脸——开学第一课开讲!

从先辈奋斗历程的回顾,到当代青年使命担当的阐释,长沙初中学校书记校长通过讲述先辈的奋斗事迹,将历史沉淀的坚韧品格与赤诚热血融入殷切嘱托,勉励全体学子在新学年既要深耕学业、夯实知识基础,也要勇于实践、锤炼过硬本领,以蓬勃的青春朝气,接稳、跑好属于这一代人的“时代接力棒”。

让教育成为看得见的美好

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校长 王艳芳

回望那段烽火岁月,先辈们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用铮铮铁骨撑起民族的脊梁。正如校训“善、勤、健、朴”所昭示,这种精神历久弥新,应当融入每一位青一学子的血脉。而我们始终坚信,教育的使命正是让这种精神化为日常点滴,让教育成为看得见的美好,在每一刻成长中生根发芽。

“善”铸魂,永葆赤子之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善良成为我们最坚实的人生底色,也让教育因善而更有温度。

“勤”为梯,攀登智慧高峰,“业精于勤荒于嬉”。新的学期,希望同学们:勤学善思,让课堂成为启迪智慧的殿堂,让教育的美好闪烁在每一次思维的碰撞中;勤践笃行,在社会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让成长的足迹成为教育最美的注脚;勤勉自律,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

“健”砺志,锻造时代脊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们以身心俱健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让教育的美好真正融入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朴”立身,坚守初心本色,“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希望同学们:甘做民族复兴路上的一颗螺丝钉,在平凡岗位上绽放灼灼光华。

让教育成为看得见的美好——在每一次互助中、每一分努力里、每一个健康的身体中、每一颗朴实的心灵里熠熠生辉。

雅韵润心智鸿鹄向青云

长沙市北雅中学校长 李铸

“雅”,在北雅,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融入日常的修为与气质。我们所倡导的“雅”,是面对知识时的虔诚,是行为举止间的自律,是迎难而上时的坚韧,更是将“公勤诚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命底色。

同学们,你们成长在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世界,它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鸿鹄之志”不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每一位少年应有的精神坐标。它呼唤我们既要传承血火淬炼的民族气节,也须以开放、智慧和创新,直面未来的一切可能。

何为鸿鹄之志?它不是缥缈的幻想,而是扎根现实的行动是每一堂课上的专注倾听,是每一次合作中的真诚沟通,是每一场实践里的积极投入……它体现在你们对未知的好奇、对社会的关切、对自我的超越,更凝聚在那一次次不肯轻言放弃的执着之中。

学校愿做每一位同学攀登的阶梯:我们不仅关注你的学业成绩,更珍视你的身心健康;不仅传授知识,更培养你自主学习、终身上进的能力;既植根中华文化,也拓展世界视野。

站在新学期的开端,我希望大家:既要勤读万卷书,也要勇行万里路。在智能时代始终保持独立思考和人文温度在全球化浪潮中厚植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在和平岁月里,牢记责任勇于担当。

承历史之重,赴未来之约

长沙市湘郡培粹实验中学校长 王星

秋风涤襟怀,书声振栋梁。新学期的第一缕阳光洒满校园,我们正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

历史,印刻着民族的深重苦难。1840年鸦片战争到1937年全面抗战,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血泪史。

历史,铸就了民族的不屈脊梁。对强敌,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四次长沙会战,写就了抗战史上最为壮烈的篇章之一。

历史,昭示着自强的时代意义。电影《南京照相馆》中,照相馆老板用相机记录真相,用底片守护尊严。那一张张照片,不仅是对暴行的控诉,更是对历史的见证。

同学们,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让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汲取奋进的力量;缅怀先烈,不是为了沉湎过去,而是为了照亮前行的道路。

青春不仅是年华,更有使命;奋斗不仅是选择,更有传承。让我们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

带着历史的温度,走好青春每一步

长郡外国语实验中学校长 葛东伟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正是:带着历史的温度,走好青春每一步。

以历史为鉴,青春之心当怀“国之大者”。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青春最厚重的底色。从历史中读懂“强军护国”的深层逻辑:今年阅兵将亮相的国产隐身战机、新型战略导弹,不是冰冷钢铁——背后是科研者“十年磨一剑”的攻关,是“核心技术握在手中”的清醒。从历史中传承“不屈不挠”的精神基因:这份精神从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陈列,而是你们的“成长密码”:解不出的习题,是青春的“上甘岭坑道”,多份坚持就多份突破;成长的挫折,是人生的“平型关隘口”,多份勇毅就多份坦途。从历史中坚定“和平发展”的文明自觉:中国对和平的珍视,藏着“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的苦难记忆,也藏着“天下大同”的千年智慧。和平从不是历史的馈赠,而是需要青年用专业能力、开阔视野去守护的未来。

以时代为卷,青春之笔当绘“新之图景”。过去,试卷上的答案有标准;但今天和未来,世界需要你们“提出新问题、画出新图景”。这些青春的答卷,不是遥不可及的传奇,而是“把个人理想嵌入时代需求”的生动示范。

以奋斗为桨,青春之舟当渡“万里沧溟”。奋斗从不是孤勇者的独行,而是一代代人把个人理想嵌入时代需求的“接力跑”——前辈们用热血与坚守跑出了辉煌前程,如今这根承载着希望的接力棒,正稳稳交到你们手中。

请记住:我辈步履所至,必是星辰大海;我辈脊梁所立,必成时代丰碑!让我们以历史为炬,以奋斗为帆,带着郡外的荣光,带着青春的锐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跑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精彩与辉煌!

以少年星火,铸时代脊梁

雅礼外国语学校校长 李俊

新学期的钟声再次唤醒校园的晨曦,看见你们背着书包走进学校的身影——真好,熟悉的热闹又回来了。此刻,我想把三个词装进大家的书包:铭记、坚守、奋发。

铭记,那历史星火中的凡人微光。暑假期间,电影《南京照相馆》和《东极岛》热映,它们如同两面镜子,映照出历史的真相与人性的光辉。《南京照相馆》通过普通百姓的视角,诠释了“英雄”最本真的模样《东极岛》中渔民那句“见死不救,天理难容”,让我们触摸到国人血脉中深植的善良与担当。这让我想起我们的家乡——长沙,在这片热土上,同样的精神早已烙印。

坚守,是纷繁世界中锚定心灵坐标成长这条路,从不是坦途。这个假期,我们也在用自己的行动与历史对话。德育实践活动中,有同学在第一师范旧址临摹《少年中国说》,有同学在抗战纪念馆翻开尘封的故事,有同学在志愿服务中传递温暖与爱心,还有同学在乡村田野与科技前沿中创造价值、寻找答案。大家用亲身实践诠释“知行合一”,正是80年前那些少年最好的回应

奋发,是以今日之我筑明日之国。新学期的序幕已经拉开,我向同学们寄予三重期盼——做历史的“共情者”与“坚定的传承者”;做理想的“守望者”与“勇敢的践行者”;做逐梦的“探索者”与“积极的开创者”。你们当以好奇之心探索未知,以坚韧之志突破边界,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用你们的智慧与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铭记那座山,走好奋进路

长郡双语白石湖实验中学校长 柳笛

今天,站在新学期的起点,我想带大家回望一段真实的历史,一座由无数先辈用生命和信念堆砌而成的“精神之山”。

让我们一起翻越第一座山:历史之山,是铭记之山。

那不是童话中的浪浪山,是先烈们用鲜血浇灌的土地。他们面对强敌不曾退缩,以坚韧的意志写下“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烈诗篇。

让我们一起翻越第二座山:使命之山,是勇气之山。

电影中的猩猩怪吼出“我是齐天大圣”时,我们为之沸腾。而历史中的英雄,喊出的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们以肉身筑长城,以精神照山河。

让我们一起翻越第三座山:未来之山,是担当之山。

当年的抗战,是千千万万普通人携手赢得的胜利。我们长郡双语白石湖也是一个团队——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每一次提问、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合作,都是在为自己、也为时代“取经”。

让我们不负前人、不负时代,在新学期里脚踏实地、心怀家国,最终抵达属于自己的顶峰,看见更辽阔的中国、更光明的未来!

“公、勤、诚、朴”书写时代华章

中雅培粹双语中学校长 王忠富

金秋九月,我们齐聚于此,共同开启充满希望的新学年。站在时代交汇点上,回望烽火连天的往昔,我们更应深切体悟“公、勤、诚、朴”校训的深厚内涵,并将其融入血脉、见诸行动。

“公”为志,涵养“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怀。望同学们立志高远,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努力成为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勤”为径,秉持“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执着。愿大家课堂专注深思,求学致知创新,协作融会贯通;以勤勉之笔书写青春答卷,以坚定之心绘就理想蓝图,以热忱之志奔赴时代召唤。

“诚”为本,恪守“君子养心莫善于诚”的品格。望大家在学术中求真知,在交往中守真诺,在处事中持真心;培育自律意识,强化道德自觉,筑牢信念根基,真正让诚信成为人生的不朽基石。

“朴”为美,修炼“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不慕虚荣、不务浮名、不坠浮云;在简单中追求深刻,在平凡中成就卓越,在沉淀中实现超越。

以史为鉴明方向 青春奋斗正当时

长沙市开福区第一中学校长 阮南阳

以史为鉴明方向 青春奋斗正当时”,这既是对历史的深切回望,是对未来的庄严宣誓,更是我们每一位师生应有的精神坐标与行动自觉。

回望峥嵘岁月,汲取信仰力量。历史,并非尘封的故纸堆,而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是照亮未来前程的明灯。它记录着辉煌,也铭刻着苦难;书写着探索,也见证着奋斗。

心怀强国之志,肩负青春使命。“强国有我”,这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份源自历史深处、基于现实召唤的青春誓言。它要求我们将宏大的国家叙事,融入具体的个人成长,将崇高的爱国情怀,转化为实在的报国行动。

展望广阔未来,书写无悔华章同学们,我们生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历史性的机遇就在眼前,光荣的使命已然在肩。这为我们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舞台。

请同学们以智慧作帆,以勤奋为桨,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最绚丽的光彩!

责编:杨斯涵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