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家书|褚定侯:死守浏阳河,与阵地共存亡

  三湘都市报   2025-08-31 21:13:15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虢灿 整理 视频 何佳洁 项炜

抗日战场,血染湖湘,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近三万官兵用热血换来了抗战相持阶段最大的一次胜利,其中就有22岁的褚定侯。

1941年12月27日,他给大哥褚定浩写下这封家书,句句铿锵,“吾军各师官兵,均抱视死如归之决心,决不让敌渡浏阳河南岸来。”这也成了他的绝笔信,此后的战斗中,全排官兵壮烈殉国。

褚定侯,1919年生于浙江德清莫干山,家有四兄弟,他排行老二。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进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第17期学习,毕业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陆军41师121团。1941年12月下旬,第三次长沙会战打响。褚定侯奉命带领全排坚守浏阳河北岸,阻击日军南下进攻长沙。同年12月27日,褚定侯写下这封战前家书。他在家书中慷慨陈词:“敌此次不来则已,一来当拼一拼。弟若无恙则兄可勿念,若有不幸则请兄勿悲。古云:‘古来征战几人回’,并请告双亲勿悲。”

褚定侯写信之时,日军已经跨过汨罗江,家书寄出后没多久,日军就进至浏阳河一线。在前有顽敌、后无援兵的困难情况下,褚定侯率部与日军昼夜血战,直至全排官兵壮烈殉国,实现了“与阵地共存亡”的遗愿。这场战斗中国军队以伤亡2.8万人的代价赢得了胜利,沉重挫败日军主力,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家书原文

浩兄如握:

前日寄二书,未知收到否?弟已呈报告与团部,团长未能批准,云此非常紧急之时,不准弟请长假。弟部队已于昨日早晨出发进占阵地,而于昨日下午,师长亲自到弟阵地中侦察地形,改命弟单独守浏阳河北岸之村落据点,命弟一排死守此处,命弟与阵地共阵亡。又云若在此能坚守七天,则可有办法。因此弟于昨日(廿五)晚率部到守地,连夜赶筑工事及障碍物。阵地之后五十公尺处即为大河,河扩水深,无舟无桥,此真为韩信之背水阵矣。本日情报:敌人已达汨罗江,计程三四日后能到此。然前线队伍,能毕力能抵,则能否到此,是为问题。加之本日湘北本年冬首次飞雪,则敌人之攻势,该稍挫缓矣。然吾军各师官兵,均抱视死如归之决心,决不让敌渡浏阳河南岸来。弟告部士兵:“不要他渡河!”一句话,敌此次不来则已,一来当拼一拼。弟若无恙则兄可勿念,若有不幸则请兄勿悲。古云:“古来征战几人回”,并请告双亲勿悲。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然弟一切自知自爱,务祈兄勿念。

兄上次寄来洋二百元悉数收到,祈勿念。

家中近来有信到兄处否?弟已久无告双亲矣,请能代书告之,云弟安全也。时在阵地,一切不便,故不多作书。

待此次作战后,则弟当入滇谒兄安好也。兄若赐言,仍可寄浏阳军邮第一五〇号四一师一二一团二营六连弟收可也。时因北风雨雪交加,关山阻绝,希冀自爱,余不一一。

即请

冬好

侯弟 拜上

十二·二七

“00后”读家书

风雪阵前,决绝里藏着对家的牵挂

1941年冬,湘北落了初雪,22岁的褚定侯在浏阳河北岸的阵地里,写下了给大哥的最后一封信。

日寇已跨过汨罗江,部队守在“背水之阵”上,身后大河无舟无桥,身前是逼近的战火。信里只轻描淡写提了句“连夜赶筑工事”,还想着这场雪能“稍缓敌人攻势”;与士兵们立誓“绝不后退”时,像在给家人许一个安稳的承诺。

纸页间,有守土的决绝,更藏着对家人的深情牵挂。反复问“前日寄的两封信收到没”,怕双亲担心,特意叮嘱大哥“若有不幸,千万别让爸妈悲伤”,又托付“代我给家里报平安”。明明自己站在生死线上,满心挂念的,仍是不让家人受怕。

冷风雨雪里写就的信,成了绝笔。当年仅仅如我一般大的他,带着全排官兵昼夜厮杀,用生命守住了阵地,却再也没能等到和大哥“入滇相见”的那天。

纸页会旧,字迹会淡,可那个风雪里惦记着给家人报平安的年轻人,那个用青春守护山河的战士,始终让人想起就心头一暖。他没来得及回家,却让千万个“家”,安稳地留在了他曾守护的土地上。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羊咪米

褚定侯在家书中写道“决不让敌渡浏阳河南岸来”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供图

褚定侯素描画。羊咪米绘

责编:孙燕飞

一审:虢灿

二审:黄娟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