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拙之光,生生不息——姚守拙院士遗体送别仪式现场侧记

蒋诗雨   湖南日报   2025-08-31 20:44:51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诗雨

8月31日上午,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内庄严肃穆。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分析化学家、湖南大学教授姚守拙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此举行。

初秋的阳光明媚如常,却化不开弥漫在空气中的沉重与哀思。上百位身着素衣、胸佩白花的悼念者神情凝重,缓缓进入会场,人群从厅内排到了厅外,有姚院士的高校同行、生前好友、学生后辈。天气炎热,人们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但现场鸦雀无声,都在等待着与先生作最后的告别。

告别厅中央,松柏青翠,鲜花环绕,姚守拙先生静卧在花丛中,面容安详。四周,来自全国政协、中国科学院、湖南大学等众多单位敬献的花圈依次排开,层层叠叠,无声诉说着各界对这位科学巨擘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

“父亲心系国计民生,以守拙之心参政议政,走遍三湘四水深入调研……”仪式上,姚守拙之子、湖南大学二级教授聂舟追忆父亲生前点滴,数度哽咽:“我们将谨记父亲守拙致远,赤诚报国的家训,传承家风学风,以行动报答各界的厚爱!”

低回的哀乐声中,不时传来压抑的啜泣。人群中,一位手捧白菊的青年眼眶泛红,哀痛难忍。他叫雷春阳,2014年博士毕业的他师从姚老,如今,他也回归母校,成为了湖南大学的教授。

“先生最让我触动的,是敢于挑战不可能的钻研精神,以及探索新领域的创新精神。”雷春阳说道,声音有些哽咽,“先生那么大年纪,依然保持着对科学最前沿的好奇与攻坚克难的勇气,我们这些年轻后辈,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雷春阳还与记者描绘了姚老不为外人所知的一面。“读大学时,先生虽已年逾古稀,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常带我们爬山,告诉我们‘好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如今,雷春阳自己也成为了一名教师,他表示,将以姚老为楷模,将那份严谨负责的教学理念与亲切关怀的师者温度传承下去。

另一位追随姚老多年的弟子,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蔡青云教授眼含泪光,回忆与恩师的种种过往:“先生在学术上一丝不苟,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他更重要的教导,是‘要做学问,先学做人’。”

多年前,蔡青云和同学跟随姚老赴外地调研,主办方给姚老安排了一个套间。姚老得知后当即“发了脾气”,坚持要求换成标准间,与其他学生统一规格。“低调、不给人添麻烦,是他为人处世最朴素也最坚定的原则。”蔡青云说。

即使在病榻之上,姚守拙先生依然心系学生。蔡青云告诉记者,先生晚年身患疾病,反复住院近十年,但身体稍有好转时,仍会惦记着学生的论文,“他是闲不住的,总要看看,帮着把关。”这份直至生命最后阶段仍不改的师者担当,令无数学生动容。

贺芳的博士毕业论文就曾受姚老的悉心指导,她回忆道,先生不厌其烦地反复推敲、字斟句酌,修改的次数已记不分明。“我们整个课题组的精神血脉里,都流淌着先生留下的印记。”贺芳凝视着告别厅内先生的遗容说道,“我也将传承先生的理念,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将先生治学为人的精神火炬传递下去。”

仪式结束,人群散去。姚守拙先生的精神仿佛仍萦绕在明阳山的清风与阳光之中。

“守拙”一生,守的是治学之本,是为人之道,是师者之德。斯人已逝,音容犹在。他的科学精神与师者风骨,必将在无数后辈的心中,久久传承,永不褪色。

涓涓绿水长吟雅风,巍巍青山永志芳德。姚先生,一路走好。

责编:杨斯涵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