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斯涵 湖南日报 2025-09-01 17:47:29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见习记者 沈可心
新课本翻出清脆声响,黑板报画满星星与笑脸——开学第一课开讲!
从先辈奋斗历程的回顾,到当代青年使命担当的阐释,校长、书记通过讲述先辈的奋斗事迹,将历史沉淀的坚韧品格与赤诚热血融入殷切嘱托,勉励全体学子在新学年既要深耕学业、夯实知识基础,也要勇于实践、锤炼过硬本领,以蓬勃的青春朝气,接稳、跑好属于这一代人的“时代接力棒”。
铭记抗战胜利志,躬行守土尽责心
长沙市一中校长 羿莎
一代代一中人,以“公勇勤朴”为信念灯塔,以脚踏实地为行动坐标,将“守土有责”诠释成一种浩荡的人生选择——它可以是奔赴,是坚守,是创造,是发光!
那么,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守土有责”是什么呢?
同学们,它就在你们专注的眼神里、清朗的书声间、探索的发问中、真诚的合作里。你们认真写下的每一个字、解出的每一道题、参与的每一次志愿服务,都是在为未来的中国画像!
老师们,它就在我们精心备课的灯光下、师生互动的课堂上、春风化雨的教诲中、立德树人的坚守里。我们捧出真心、传递真知、唤醒灵魂,就是在守护国家的希望!
新学期,新起点,让我们挺膺担当,以一中人的实干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这,是对历史最深情的告慰,对先烈最崇高的致敬,更是对时代最响亮的回答!
家国情怀的三重淬炼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 谢永红
同学们,站在历史的交汇点,我以三重箴言赠予你们:
第一重:以史铸魂,在回望来路中扎牢精神根基。
初一年级、高一年级的同学们:当回溯1938年始,面对日寇铁蹄南侵,学校被迫颠沛流离,三迁校址,在战火中顽强延续教育火种;当凝望1939年湘江波涛——曹孟其校长逆流西迁常宁,高呼"为图学校之生存,必负战时教育之责!",在祠堂庙宇中延续文明星火。捐躯见赤忱,迁校守文脉唯以研究精神扎牢根基,方能在动荡时代挺立不屈脊梁。此谓家国情怀之根!
第二重:以歌明志,在时代召唤中扛起兴亡责任。
初二年级、高二年级的同学们:且听“九一八”事变后长沙街头的呐喊——广益“晨呼队”少年破晓疾呼“勿忘国耻!”,以稚嫩肩膊唤醒沉睡山河;且看黄明校友驾机飞越生死“驼峰航线”,他展现的是附中人跨越时空的勇气与担当!晨呼醒民魂,飞越护寰宇!此谓家国情怀之魂!
第三重:以行证道,在淬炼筋骨中锻造钢铁脊梁。
初三年级、高三年级的战士们:且看1945届校友张履谦院士——在朝鲜战场用自制罐头盒破解美军电子干扰,捍卫祖国领空。且观1955届校友张学东中将——从附中课桌走向导弹发射场,五十九岁披戎装护卫国疆,将毕生所学奉献给国防现代化!沙场砺血性,重器铸国魂!今日愿你们如他们般,以“考场即疆场”的锐气迎战升学攻坚,以“笔锋似剑锋”的胆魄征服科技险峰!此谓家国情怀之刃!
老师们,同学们!当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我们手中,愿每一位附中人,以三重淬炼续写附中荣光:
淬历史之魂,守文明星火不坠!淬担当之志,破科技困局在前!淬血性之魄,越时代巅峰之巅!
以抗战精神铸魂,以时代担当砺行
长郡中学校长 邓智刚
新学期,我们既要展望未来,也当铭记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电影《南京照相馆》的镜头带我们穿越时空,让我们再次触摸到民族记忆的凝重。站在历史的交汇点,我愿以三句话与全体郡园学子共勉:
青年胸怀,家国天下。翻开长郡百廿校史,每一页都跳动着湖湘儿女的赤子之心。从徐特立、任弼时等革命先驱,到郭亮、刘畴西等烈士英魂,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家国天下”的深刻内涵。我们只有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远大志向是青春的罗盘,踏实行动则是通往理想的阶梯。没有远大志向的青春容易迷失方向,而没有脚踏实地行动支撑的远大志向,终将是空中楼阁。愿你们昂首仰望星空,以鲲鹏之志挥斥方遒,用铿锵的脚步,踏出中华儿女新时代的坚韧气节。
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这是一个呼唤担当、渴望创新的时代。面对数字变革、人工智能的浪潮,长郡中学也始终以与时俱进的姿态稳步前行——我们借助现代技术教育手段,推行“五育融合”课程,坚持“高效轻负”教学,助力你们成为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唯至诚无息
长沙市雅礼中学校长 王良
一校两址,诚心如一。诚以立身,诚生万物,诚是生命的底色,是成长的灯塔。
唯至诚无息!
什么是诚呢?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地球旋转无停,农夫春来及时播种,秋来勤恳收割,这里,就蕴含了天地之诚和人性之诚。顺应四时规律,以全部的殷勤,侍弄脚下土地,成全一粒种子,一片青葱,一地金黄,这就是真正的农夫。
哲人说,诚是真实无妄。大地从不辜负汗水,人生不会错付真诚。同学们,你们既是文明原野上的农夫,也是自身生命苗圃里的农夫。我们终其一生地勤勉耕耘,就是探寻并明晰心中热爱、肩上责任,并将这份热爱和责任实现出来,同时也将独一无二地自我实现出来。
这样的耕耘,须得是真实真诚的,不虚妄,不敷衍,契合本质,尊重规律,直面内心,始终如一。
这样的耕耘,就是真学,真做,真联结。真学,始于不自欺。真做,学用合一,知行合一。真联结,真诚相待,诚以共生。
老师们,同学们,诚,是觉知自我,契合大道。诚,是真,不自欺,不欺人,不欺事。诚,是善,明辨,笃行,通达,慈悲,将自己投入广大,以经天纬地之心,做具体而微之事,爱真实鲜活之人。诚,是美,是最充分的自我实现自我创造,以知行合一达天人合一。这是个性的大美,是生命的大自由。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长沙市明德中学党委书记 王胜楚
“坚苦真诚”四字校训,始终是我们立校之本、育人之魂。今天,在新学期的起点,我想与大家深入聊聊校训中“真”的深意。
何为“真”?真,是真实、是真知、是真我。它不仅是处世的方法,也是学问的来源,更是人格的高度。叶圣陶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正是对我们校训中“真”字最好的诠释。
首先,我们要具备“追求真实”的明德态度,以去伪存真的清醒,守求真务实的底线。
其次,我们要具备“拥有真知”的明德追求,以真知灼见的视野,练真才实学的本领。
最后,我们要有“实现真我”的明德境界,以真心实意的纯粹,寻返璞归真的初心。
如果说“真实”是根基、“真知”是利器,那“真我”就是人生的方向。“实现真我”,就是在成长中不迷失自我,不被外界的标准绑架,始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始终保持内心的纯粹与热爱——这是比“成功”更重要的事,也是“学做真人”的终极追求。
回望百廿知来路,铭记历史向未来
周南中学校长 陈新春
金秋十月,周南将迎来建校120周年办学成果展,从朱剑凡先生毁家兴学,到如今的三湘名校,120年的时光长河里,周南始终以时代为卷,以奋斗为笔,书写着教育强国的辉煌篇章。
老师们,同学们!站在特殊的历史节点,我提三点期望与大家共勉。
第一,要以“铭记历史”之心,筑牢报国之志。
希望同学们从抗战历史中汲取力量,从周南先辈的故事中感悟担当,将“公共心”奉为个人信仰的圭臬,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成为青春最亮的底色。老师们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在课堂中厚植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在周南校园代代相传。
第二,要以“奋勇争先”之力,锤炼过硬本领。
希望同学们以“自治心”为帆,勇探知识海洋,不仅要掌握课本知识,更要敢于探索未知、勇于创造;希望周南人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让周南的课堂始终充满活力与智慧。
第三,要以“团结奋进”之情,共谱发展新篇。
希望同学们学会合作、懂得分享,在集体中成就自我;希望全体周南人携手共进,让周南的办学质量再上新台阶,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力,共同谱写周南“进取心”的新篇章。
成就最好的自己——从看见你的名字开始
长沙市实验中学校长 张桃
在长实,每一个你,都是独一无二且被深深看见的,学校把你们的名字,放在心上。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份沉甸甸的期待:期待你们不负韶华,用奋斗书写青春,最终成就那个“最好的自己”。
第一,最好的自己,是走出“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的名字写入时代的篇章。
第二,最好的自己,是内心充盈、热爱生活,拥有让自己和身边人幸福的能力。
第三,最好的自己,不是成为完美的别人,而是成为独一无二的、鲜活的自己。
同学们,学校把你们的名字放在心上,希望你们能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热爱”握在手中,把“独特”写在眼里。愿每一个长小实的名字,都成为一个精彩的故事,一段温暖的回忆,一份无愧的担当。
多维成长启新程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校长 杨革非
新时代的浪潮奔涌不息,未来的画卷徐徐展开。身处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伟大时代,我们麓山学子当以何种姿态回应时代的呼唤?又当以何种力量书写青春的华章?新学期来临之际,我想与大家分享三点期许:
一、有知识,更要有见识
知识是能力的基石,是成长的阶梯。我们当以严谨的态度钻研课本,以科学的精神探究未知。然而,真正的卓越之材,必是视野开阔、格局宏大者。你们在书山跋涉之余,还要仰观宇宙与俯察品类。
二、有情感,更要有情怀
青春时代的生命蓬勃向上,情感丰富激越。你们不时为友情而温暖感动,为成功而振奋喜悦,这些真挚的情感是生命的温度。笔下千言豪迈,眼前万里江山。麓山学子当有更高远的精神追求,要将个体丰富的情感,升华为炽热的家国情怀与天下担当。学会生存,更要学会关心。希望你们将个人的梦想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关心社会现实,关注人类命运。
三、有心动,更要有行动
心动是理想之种的萌发,行动则是对其持之以恒的浇灌和培育。新学期的篇章已经开启,同学们此刻的澎湃梦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这份梦想转化为坚实的行动。唯有行动,理想之种方能生根破土,开花结果。
同学们,新学期是崭新的起点,更是奋进的征程。成长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叠加,而是知识与见识、情感与情怀、心动与行动的共生共振。愿全体麓山学子珍惜韶华,胸怀家国,以见识拥抱世界,以情怀砥砺品格,以行动创造未来。
勇敢出发,照亮不凡的远方
长沙铁路第一中学 刘虹
一切伟大,都始于一次勇敢的出发;所有光芒,都来自无数微小的坚持。新学期,让我们沿着积极成长之路这样同行:
以积极偶像为明镜,唤醒内心的英雄。我们身边从来不缺乏英雄式的偶像。不用担心平凡的我们离英雄太远,当我们心中有了英雄气,便不会止步于一道难题、一次失利,也不会受阻于一次质疑、一次否定。因为心中有榜样,脚下就会有积极的力量。是他们让我们相信:山再高,终可登顶;路再远,行则将至。
以积极情绪为养分:每天为心田种朵花。情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滤镜。积累积极情绪,就像在心间种满鲜花——馥郁芬芳,能量满满。让我们在压力中依然保持弹性,在困境中依然心怀暖意。愿你我的心灵花开如海,不为惊艳他人,只为温暖自己、向光而行。
以积极意义为灯塔,照亮更大的世界。意义感是成长的航标,是价值的归属。当我们把个人追求与时代发展相连,把对人生意义的追问落实于一次次主动地选择,一次次负责地坚持,一次次美好地创造——哪怕此刻微芒如尘,终有一天,我们也能烛照一方天地。这世界,正期待着你我的光芒。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方向
长郡双语实验中学校长 黄斌
站在新起点,我们不妨叩问初心:是什么支撑着双语老师深耕教育的执着?是什么托举着双语学子挺膺担当的信念?答案,就藏在我们师生共赴未来的每一个当下。
以师者担当,铸教育根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师是学校最坚实的脊梁。我们始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汇聚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
以少年锐气,展成长锋芒。成长是青春最动人的旋律,“向人的回归是一切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我们始终坚信,教育不是“标准化生产”,而是“个性化唤醒”,当校园里既有琴瑟和鸣的协作又有百舸争流的奋进,这便是教育最美的模样。
以家园同心,赴教育远方。“朴实沉毅”的校训早已融入双语血脉,“活力豪迈”的生态是我们不变的追求。我们始终以“以人为本,激扬活力,追求卓越,豪迈致远”为信念,努力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向往的精神家园。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方向。道阻且长,但双语人有“行则将至”的韧劲;前路广阔,我们更有“豪迈致远”的底气。
青春无极限 扬帆正当时
长郡梅溪湖中学校长 何俊
青春是每个生命孕穗拔节、汲取雨露、寻找方向、极速成长的黄金期。
年轻的同学们,请在无极限的青春中勇敢挑战生命的高度。接纳不能改变的,改变可以作为的,我们不要好高骛远的目标,也无须盲目的横向对比,只要抛开顾虑、精选方法、埋头奋斗、永不止步,我们能力素质的高度就不可限量。
年轻的同学们,请在无极限的青春中大胆探索人生的广度。成长的道路条条不同,成就的领域多姿多彩,人生本就不拘一格,世界从来期待不一样。及早去探索这个丰富的世界,及早去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你的学习生活状态将焕然一新。
生命之精彩,唯在于行动。从现在开始,抛下那些没条件、不可能、做不到,把目光从他人和繁华处收回来,专注于自己该学的知识、喜欢的事业、梦想的地方,那才是匹配无极限青春的最佳状态。现在就是行动的最佳时刻!
这个秋天,正是你出发的最好时节
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校长 张志
站在新学期的门槛上,未来的画卷正在你们面前徐徐展开。在此,我想向全体同学,提出三点希望:
第一,铭记历史,传承家国情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要以史为鉴,筑牢爱国之魂。爱国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植根于文化、立足于当下、奋斗向未来的行动。
第二,自强不息,书写人生华章。同学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请记住:困难不是终点,而是成长的起点。只要我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三,勇敢追梦,不畏人生浪浪山。同学们,在这里,你的任务不是成为别人,而是发现并成就最好的自己。任何学生都是这所学校的宝贝,希望你们寻找自己的学习之道,寻找学习的快乐感和获得感,明确人生的追求。
这个秋天,正是你出发的最好时节。青春的篇章,唯有奋斗才能写下动人的诗句;人生的高度,唯有拼搏才能达到理想的巅峰!
科学之光烛照前路,爱国之志铸就时代
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校长 吴伟
今天,站在新学年的起点,有两个词如同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如同血脉,澎湃在我们心间。它们就是——“爱国”与“科学”。接下来,就让我们循着这道光芒,聆听历史的回响,见证时代的奔涌,放飞青春的梦想。
鉴往知来,聆听历史的回响
历史,是一位沉默而又睿智的老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应从这些历史中汲取教训,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守护国家的安全和尊严。同时,还要明白:正确的价值观,是科技时代的罗盘;炽热的爱国心,是砥砺前行的火炬;坚定的理想信念,更是我们穿越惊涛骇浪的压舱石。唯有让知识拥有温度,让技术充满人性,让理想照耀现实,我们方能真正告慰历史,不负时代,迈向光明未来。
创变未来,见证时代的奔涌
新中国成立后,从“两弹一星”到“天问三号”,从戈壁滩的蘑菇云到火星采样返回的指令,一代代科学家把实验室当战壕、把公式当子弹,用科技、军事与综合实力的全面跃升,向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挺直了脊梁。
国家因科技而强,学校因使命而新。今天的少年,正沿着前辈点燃的火炬,成长为托举民族复兴的“新一代火箭”。
志在巅峰,放飞青春的梦想
此刻的我们,正站在时代与未来的交汇点,肩负嘱托,怀抱热望,唯有以健康的体魄、坚实的学识、创新的思维,方能不负韶华、不负使命。
“天健”“博学”“天工”不仅仅是我们学校楼宇的名字,更是学校对所有周梅人寄予的希望,让我们在周南梅溪湖中学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以“会呼吸”的生命气象焕发青春,以“强科学”的钻研精神突破边界,以“创数智”的创新能力引领未来!
做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长郡滨江中学校长 石东妮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做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人。
科学素养要以理性为舟,以怀疑为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科学的历程就是在一次次“质疑——假设——验证——推翻”中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希望同学们秉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精神,做一名科学探究者。
科学素养要以历史为鉴,以创新为炬。希望你们向前辈学习,在课堂里多问一些“为什么”,在习题里多用一些“新思路”,在实验室里多试一些“新路径”。“最优解”永远在前方!希望同学们以“听唱新翻杨柳枝”的勇气,做一名科学创造者。
科学素养要以人文为根,以伦理为界。科学从来不是真空、冰冷的研究,而是始于人文、终于人文,与人文相依相随。真正的科学精神,永远饱含对生命的敬畏、对文明的温情,希望同学们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温情,做一名科学研究者。
同学们,愿你拥有好奇的目光、理性的锋芒和创新的勇气,翻越一座座科学的浪浪山,仰望科学的星空,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时代新人,用科学的力量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不同的时代 一样的青春
雅礼洋湖实验中学校长 侯朵朵
同学们,不同的时代,一样的青春。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担当。八十年后的今天,它不再是战场上的冲锋,是日常中的坚持、逆境中的拼搏、平凡中的善意。
第一,心系家国,锚定青春坐标。“家国”不在远方,就在我们笔尖划过的每一道公式里,在我们为文明校园所做的每一个选择中。
第二,持以恒心,驶过岁月长河。愿你们在每一个想要放弃的关口多走一步,在看似平淡的日常中沉淀自己,请相信时间终将让坚持发光。
第三,关怀他人,照见生命辽阔。愿你们在合作中学会托举,在关心中传递温度——因为你怎样,你脚下的中国便怎样。
老师们,同学们,开学不只是一种仪式的重启,更是一次精神的接力。愿每一位雅洋人都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用青春书写担当的答案。
铭记历史,智创未来
麓山滨江实验学校校长 宁凯
新的学期,新的起点,我们如何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塑造自己,成为家庭的骄傲、学校的栋梁、社会的英才?今天,我将从“铭记历史”与“智创未来”两个维度,与大家共勉。
一、铭记历史荣光,传承抗战精神,筑牢立身之基
以史为镜,锤炼品德。学习先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争做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
以史为魂,扎根文化。多读书、多思考,从抗战家书中感悟家国情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让精神之根扎得更深。
以史为炬,强健体魄。抗战胜利靠的是战士们的钢铁意志,新时代的竞争同样需要坚韧的体魄。
二、智创未来华章,拥抱人工智能,开拓成长新境
以智为翼,创新学习。善用AI辅助教学系统,精准突破学习难点;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穿越”历史现场,让知识鲜活可感。精通技术,心向求真,在自我成才中突破边界。
以智赋能,实践探索。参与校园AI创新项目,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与数字素养。西南联大烽火岁月通过数字复原得以重现,这启示我们:科技不仅是工具,更是打开未来的钥匙。
以智向善,引领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更要坚守人文精神。像古籍修复师李婷那样,用科技守护文明。让科技与人文交融,成为引领时代的“追光者”。
新的学期,是新的赛场,也是新的航程,每一位同学都是独一无二的选手,无论曾经辉煌还是暂时落后,新赛场都是重新证明自己的地方,愿每一位麓滨学子铭记历史荣光,智创未来华章!
铭记来时路,担当向未来
长沙市一中城南中学校长 徐国鸿
同学们,你们生长在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华民族正蓬勃走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三点期待:
期待你们在回望厚重历史中坚定不渝初心。只有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才会更清楚要往哪里去,大家要多读历史、多思未来,在涵养家国情怀中明确人生方向,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定理想信念,让爱国、奋斗、担当成为你们最厚重的人生底色。
期待你们在脚踏坚实大地中锤炼真正本领。学习没有捷径,成长唯有踏实。希望你们珍惜时光、珍惜优良的环境,尊师重教,勤学善思,不抱怨,不诿过,自强自律,专注每一堂课、每一次锻炼、每一个实践的机会。
期待你们在拥抱伟大时代中勇担崇高使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不应只是一句口号,更应是每一天的行动。要敢于面对挑战、善于团结协作、勇于突破自我,在集体中成长,在奉献中闪光。用实际行动书写“一中人”的使命与担当。
做“立己达人”的豪迈青年
麓山梅溪湖实验中学校长 彭云
“立己达人”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精髓,源自儒家的“仁爱”与“忠恕”思想。“立己”是针对个人成长,要求同学们实现全面发展与自我超越,“达人”则关乎人际交往与家国担当,鼓励同学们在成就自我的同时,具备同理心和使命感。
在学习生活中,具体该怎么做呢?
第一,立德以树人之本。修身立德,首先是对道德怀有敬畏之心和追求之志,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自身言行做起,不断完善自我。
第二,立身以树人之基。体育锻炼既在课堂,也在日常,同学们要树立一种“把运动当作生活方式”的体育观。
第三,立智以树人之才。既要注重知识的运用与实践,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学会调节情绪和释放压力,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习中的挑战。
第四,立美以树人之灵。真正的美育,要透过艺术陶冶性情,培养理性,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第五,立行以树人之能。一方面,劳动是身体力行,只有真动手才能真受教。另一方面,智能时代需要的是“创造式劳动”,同学们要在劳动中获取批判力、创新力和协作力,成为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
远方不远,未来已来
长沙博纳二附中校长 张胜利
我们说“远方不远”,是因为科技与信念已将世界紧密相连;我们说“未来已来”,是看见变革的浪潮正涌向每一个奋斗者的脚下。在此,我想跟大家分享三点感悟:
胸怀家国,以青春之我筑梦未来。孙中山先生曾以“努力向学,蔚为国用”勉励青年李四光,这句话至今依然振聋发聩。希望大家既脚踏实地、锤炼真才实学,也志存高远、勇立时代潮头,成为推动国家进步的“后浪”!
智慧学习,以创新姿态迎接变革。AI正在深刻重塑世界,也在重新定义“学习”。为此,学校本学期将全面推行智慧纸笔作业系统和AI学习系统,希望老师同学们善用新技术,以智慧点亮梦想!
追求卓越,以更高标准成就自我。卓越与平庸的差距,往往不在天赋,而在于你对自己要求标准的高低。新学期,希望大家做“不给自己设限”的追光者。
愿我们在新学年里,用家国情怀锚定方向,让青春不迷航;用智慧学习提升能力,让未来有底气;用卓越追求激励自己,让成长更精彩!
责编:杨斯涵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