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党徽,亮出景区最美风景—— 记张家界金盾保安公司党员田友龙

陈洁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30 14:57:1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陈洁

清晨的武陵源,山岚未散。田友龙挺立在标志门票站前,深色制服熨帖平整,袖口磨出的毛边在晨光里微微泛白。他抬手正了正胸前的党徽 —— 这枚1989年在军营佩戴上的徽章,此刻映着张家界的千峰万仞。

田友龙,慈利江垭镇人,59岁的他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受母亲影响,自幼便秉持正直做人、认真做事的准则。1984年,他怀揣着热血与赤诚入伍,1990年退役。军旅生涯锻造了他钢铁般的意志,退役后,他在慈利县江垭镇原九厘村担任村干部、民兵营长,后又赴长沙进厂务工。因父亲患病,他毅然放弃外地工作,返回张家界全心照料父亲。2008年,他加入张家界金盾保安公司,从基层保安员做起,如今已担任武陵源景区标志门保安队长。“哪需要我,我就上哪”,17年来,他始终服从公司安排,在不同岗位上践行着军人的担当。

“当过兵的人,站就得站成松。”这句军营老话,是田友龙的工作准则。为服务好世界各地的游客,年近花甲的他口袋里总揣着双语纸条,闲暇时便掏出默念,英语的“Can I help you?”、韩语的“도움이 필요하세요?”(需要帮忙吗?),成了他与外国游客沟通的桥梁。景区保洁员常看见他巡逻间隙专注学习的身影,额上的皱纹随发音深浅起伏。八月的正午,景区广场地砖滚烫如铁板,旺季游客量激增,安保压力陡增。每天清晨,田友龙总是最早到岗:指尖划过每一处护栏接口,反复测试闸机运行状态,确认应急通道畅通无阻,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安检机旁,他俯身仔细检查背包,任凭汗珠顺着脸颊滑落;闸机口,他弯腰帮老人核对门票,亲切指引进园路线。遇到入园高峰,游客情绪不稳时,他总能迅速上前,用温和的话语安抚情绪、化解矛盾,维持着井然的入场秩序。一天忙碌下来,他后背的制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凝结成片片盐霜。多年来,他百次俯身拾起游客遗失的钱包物品,及时归还失主,累计挽回损失两万余元;无数次帮助走散者寻回团队,为错过班车的游客联系车辆。军人素养与党员自觉刻在骨子里,让每一次援手都饱含温度,在细微处守护着四方游客的安心旅程。

“既然站到这里了,就不能给公司抹黑,要做到随喊随到。” 田友龙的话语朴实而坚定。如今景区分为 A、B线,工作压力更大,旅游旺季时,游客超时入园、提前入园等问题层出不穷,他都一一及时解决。守护安检口、畅通导游通道、防止游客闯关,这些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作为拥有 36年党龄的老党员,田友龙的保安室储物柜里,一本翻得卷了毛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学习心得。“党员不退休,思想常淬炼”,他常说。每月支部安排的学习任务,他总是最先完成。景区工作的特殊性,让节假日成为最忙碌的日子。尤其是春节,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七,他基本没有休息时间。由于家住得远,每年和家人吃过团年饭后,他便立刻赶回岗位。“陪家人、串亲戚这些事,已经很多年没做过了。”谈及家属是否抱怨,他坦诚道:“有啊,但最后都是支持我的。”

傍晚换岗时分,晚霞为峰林镀上金边。田友龙站在空荡的闸机旁,身影被拉得很长。他抚摸着擦得发亮的安检机,如同老兵擦拭相伴多年的钢枪。当被问及坚守的意义,他指向远处“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的金字招牌:“这闸机才几米宽,可每天几万人从这儿看见张家界。检票口虽小,守住了,就是守住了张家界的门面。”

十七年间,田友龙初心不改,坚守岗位,用心用情把哨位站成风景。那是游客看不见的勋章,却让三千奇峰作证:有一种忠诚,经得起六十度高温的淬炼;有一种初心,在汗水中结晶成盐。

责编:田锐

一审:田锐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