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30 14:21:33
编者按:
在洞庭南路的老街肌理中,一群青年创业者的梦想种子,破壁而生。从一杯茶酒的温度,到一口湘菜的传承;从美甲店的悦己哲学,到年轻人的精神自留地……他们既是老街复兴的参与者,也是新商业文化的塑造者。
湖南日报社岳阳分社携手岳阳市城投集团倾情推出《“种子”破壁洞庭南》系列报道,将镜头聚焦8位来自餐饮、文创、非遗等多元领域的青年主理人,展示老街基因与青年力量的碰撞融合。让我们通过这些镜头,见证每一颗“种子”如何在此生根发芽,书写洞庭南路的新篇章。敬请关注。
赵荣:小小发饼,让世界尝到洞庭南路的甜
傍晚,夕阳为慈氏塔勾上金边,洞庭南路的青石板上人流渐密。一丝若有若无、却让人忍不住驻足回望的淡淡酒香与麦香,从“怡芳斋”非遗体验馆缓缓溢出,吸引着往来游客。
“父亲从1984年国营厂开始做饼。”怡芳斋非遗体验店主理人赵荣说。那一年,她的父亲赵中秋正式踏入面点行业。40年间,他从手工作坊做到规模化生产,历经QS认证、SC认证,扛过三次产业升级,在同辈老师傅纷纷退休时,他选择坚守。而赵荣,也在2007年放弃外地事业,回到家乡,从揉面学徒做起。
“规模化生产是根基,而非遗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这是赵荣最深的体会。在父亲的传统工艺基础上,她推动位于岳阳县的老厂走向设备化、标准化,建成2800平方米的厂房。但她更清楚:真正让发饼“呼吸”的,不是机器,而是甜酒发酵的老面——这是怡芳斋发饼的灵魂,也是非遗认证的核心。
于是,她做了一次大胆突破:在洞庭南路开设非遗体验馆。在她眼里,“这里藏着让老手艺打破壁垒、焕发新生的答案”。
“岳阳城投集团把这里打造成文旅新引擎,给了我们走向全国的跳板。”赵荣说。老厂做批发,是根基;老街开门店,是窗口。她希望,一块小小的发饼,也能成为岳阳的代言。
在这里,发饼不再只是食品,更是一种可体验、可互动、可带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游客花29.8元,就能亲手制作发饼,在朋友圈“炫”一把孩子做的“慈氏塔橘猫饼”。喜饼伴手礼、文创礼盒……老味道穿上新衣,走向更远的地方。
“工业酵母总是差点味道,装不下岳阳人的童年记忆。”赵荣语气温柔却坚定。她坚持用甜酒发酵,坚持手工揉面、压花、烤制——这些“机器偷不走的功夫”,正是怡芳斋走过数十年仍被市场认可的原因。
从食品厂到非遗体验馆,赵荣和她手中的发饼,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参与着洞庭南路的复兴。她说,下一个30年,要让世界尝到洞庭南路的甜。
文/姜鸿丽 周磊
责编:王相辉
一审:张颖琳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