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高山之巅谱新篇——解读八大公山村乡村振兴密码

梁山泉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9 23:18:4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梁山泉

近30年来,桑植县八大公山镇八大公山村党总支部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奋斗,将这里建设成了一个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成功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强基固本,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八大公山村党总支部深知,组织强则乡村兴。自1993年起,党总支部就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首要任务,一班人坚持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家庭,真实掌握村情民意,广泛凝聚发展共识。他们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对外联络发展资源,为日后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村党总支部还立足高山气候特点,引导村民试种三木药材,逐步摸索出适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径,为后续结构优化积累了重要经验。6年扎实细致的工作,不仅锻炼了队伍,更赢得了民心,为村庄在新时期的全面发展筑牢了组织根基。

进入新时代,村党总支部进一步突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提升组织力、强化服务力、增强发展力为核心,持续加强自身建设。设立党建专职干部,实现党建工作专人抓、专门管;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务公开等制度,不断提高组织生活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村党总支部坚持创新方式方法:不仅定期在村内组织开展党课和专题研讨,还带领党员“走出去”,到贺龙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前往先进村杨家洛等地交流学习经验。针对流动党员,建立“指尖课堂”,通过微信群、电子邮件等学习资料,确保党员学习不掉线、教育全覆盖。

多年来,村党总支部凝聚力、战斗力持续增强,连续五年获评镇“先进党支部”,两次荣获县级先进表彰,真正成为了团结群众、推动发展的坚强核心。

实干为民,破解高山发展难题

村党总支部始终把百姓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促发展,凭借超常韧劲和执行力,一步步破解制约高山村庄发展的瓶颈。

“要想富,先修路。”面对崎岖难行的山道,村党总支部积极引资800余万元,全面硬化56公里村组公路,最终实现“户户通”,彻底结束了村民出行难的历史。饮水安全事关民生,村党总支部又争取资金130余万元,建成覆盖16个村民小组的集中供水工程,让清澈的自来水流进每家每户。

农业命脉在水利。村党总支部带领群众修建3100米灌溉水渠,守护全村5000余亩农田旱涝保收,稳固了粮食生产的根基。与此同时,村里还实现互联网全覆盖,深山村寨从此与外部世界紧密相连。

绿色发展,生态产业赋能增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村党总支部立足高山生态优势,科学谋划、稳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绿色增收之路。

他们首先巩固传统优势,大力发展三木药材种植,基地规模已达1.8万亩。在此基础上,推广林下套种玄参、贝母等小药材700亩,形成“大药成片、小药成块”的立体种植格局,大幅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产业效益。

面对市场变化,村党总支部主动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适度控制烟叶面积,转向发展更可持续的特色产业。村里成功引进外资企业,建成有机茶基地100余亩,土地流转带动1117人受益,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村内积极发展珍稀苗木种植,红豆杉、珙桐等珍稀树种面积达1600亩;生态养蜂规模超过800桶,形成又一致富渠道。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近三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稳定在15000元以上,99%以上农户实现稳定脱贫。村庄先后获评“湖南省生态村”“张家界市生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教育筑基,倾心培育乡村未来

村党总支部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孩子是山村未来的希望。多年来,他们始终把支持教育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建立联系学校制度,每年教师节组织慰问教师,大力表彰教学成果,鼓励教师扎根山村,在全村营造出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积极为学校发展排忧解难,协调处理家校矛盾,帮助解决师生实际困难,成为学校发展的坚强后盾。

关注困难学子。2025年4月,村党总支部主动牵线搭桥,联系益阳市一路随行志愿者协会,成功为5名家庭困难学生争取到2.5万元助学金,为孩子们继续求学提供了坚实保障。在村党总支部全力支持下,八大公山小学办学质量稳步提升。

如今,在村党总支部的带领下,八大公山村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广。那份在高山之巅躬身为民的执着与坚守,已成为村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正照亮乡村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责编:向韬

一审:向韬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