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顺 湖南日报 2025-08-29 20:24:19
文字/图片/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顺 通讯员 崔璟
8月29日上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两台血细胞分离机静静运转。分别来自衡阳常宁的李程和永州的何周宇,躺在采集床上,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鲜红的血液从他们的手臂流出,又经过循环回流体内——这场无声的捐献,将为两名血液病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
“这是责任,也是缘分”
常宁捐献者李程的爱心接力
36岁的李程是衡阳常宁的一名电力调试工程师,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已有数年。当被问起何时入库,他笑着说:“具体时间记不太清,只记得当时没多想,就留了血样。”而真正让他没想到的是,今年他真的与一位患者配型成功。
“工作人员刚说完需要捐献,我几乎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李程回忆道,“这是救人一命的机会,错过就没了。”记者从衡阳市红十字会获悉,他是常宁第二例成功捐献者。他坦言:“这是一种荣耀,更是一份责任。希望更多人加入。”
为了这次捐献,李程付出了不少努力。医生提醒他体重偏高等风险,他就主动调整饮食、加强运动。“戒油炸、少喝饮料、控制主食,再累也坚持散步跑步。”他说,“中途当然想偷懒,但一想到对方在病床上等待,我这点辛苦根本不算什么。”
更令人动容的是,采集结束后,他还主动提出“想顺便献个血”。“只要身体允许,我都会去献血。能多帮一点是一点。”在他看来,这些小小的举动,“是在用健康守护别人的生命”。
当被问起最想对患者说的一句话,他语气温和却坚定:“希望你早日康复,好好生活。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生命把我们连在了一起。”
“他做到了我一直在讲的事”
大学生何周宇与父亲的红色接力
另一间采集床上,躺着00后大学生何周宇。他来自湖南道县,父亲何金吉是当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常年负责“三献”宣传推广工作。
“从小到大,我听爸爸讲了很多救助故事,帮助别人对我来说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何周宇说。当他得知配型成功,几乎毫不犹豫就答应了。“父亲特别高兴,他说‘能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就是最好的选择’。”
而真正踏上捐献之路,他才更深刻体会到父亲工作的意义。“以前只是听故事,现在我自己成为故事中的人,很自豪,也很踏实。”
在一旁陪伴的父亲何金吉看着儿子,眼神温暖而骄傲。“作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我经手过很多捐献案例,但轮到自己的孩子成为捐献者,我还是很激动,也有点紧张。”他说,“最大的感触是,孩子在实践中理解了人道精神。这比我单纯讲红十字精神更有意义。”
他顿了顿,语气郑重:“这不只是言传,更是身教。看到他自发去帮助别人,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传承。”
下午3时,两次采集均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将由专业人员以最快速度送往患者所在医院,为患者延续生命的希望。
责编:周阳乐
一审:周顺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