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忠波和他的“幸福花坊”:一位残障企业家的乡村振兴答卷

陈龙 刘翼丰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9 17:00:00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陈龙 实习生 刘翼丰

在永州冷水滩,有这样一家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幸福花坊”的公司——普华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它生产的仿真花,让村民们的生活也变得如繁花盛开般美好。

“我就是个普通瘸子。”公司董事长谢忠波笑着自嘲,但眼神里闪烁着倔强的光芒。20年前那场改变命运的车祸,不仅给他留下了三级残疾的腿部,更在他心里种下了帮助特殊群体的信念种子。

2020年,这颗种子在冷水滩普利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生根发芽,如今已长成带动700余人就业的“幸福花坊”。其中57人是脱贫群众,52人是残障人士。

走进普华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的帮扶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原材料架。五颜六色的塑料花瓣、翠绿的仿真叶片、造型各异的枝干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只见数十名劳务者正在制作仿真工艺塑料花,他们愉快地劳作,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我眼睛什么都看不见,这个工作虽然对我来说有难度,但是质量不会比别人差。”正在熟练组装花瓣的大爷吕方平开心地说道,虽然做一朵花才挣两毛钱,但是平均一个月也能有500多元的收入。

谢忠波深知残障人士就业的艰难。为此,他专门开发了20余种简易工序——组装花瓣、粘贴叶片、整理花枝……这些看似简单的步骤,却让残障朋友们找到了生活的支点。

据悉,公司创新推出“三级就业”模式,让不同情况的员工们都能参与其中:身体条件好的在车间集中就业;留守妇女领料回家制作;重度残障者享受上门送料、入户回收服务。这种灵活机制,让双目失明的老者和半身瘫痪的村民都能获得稳定收入。

“我手脚不灵活,做事很慢,一个月大概可以赚几百块钱补贴家用已经很好了。”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工人唐艳玉感慨,“我和其他残疾人行动不方便,也可以选择拿材料回家里加工,省事又能创收。”对唐艳玉而言,在家就能有一份收入是她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的。

在当地“帮扶干部+企业+农户”的联动机制下,仿真花产业像藤蔓一样在乡村蔓延。全区11个外发点、培养出200余名技术骨干、带动周边5个乡镇发展家庭作坊、公司突破700万元年产值……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生转变。

在冷水滩这个普通的安置小区里,仿真花不仅带来了收入,更种下了希望。当被问及未来规划时,谢忠波望向远方:“希望能够把车间做好做久,让更多特殊群体在家门口端稳幸福饭碗,能多帮一个是一个。”他的声音不响,却坚定有力。

谢忠波用他的“幸福花坊”证明: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身体的完整,而在于能否让更多的生命绽放光彩。正如那些永不凋零的仿真花,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永远盛开着希望的光芒。

责编:黄伊婷

一审:黄伊婷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