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湘潭我的家丨4亿余次目光点燃一座城

  湘潭在线   2025-08-29 09:49:08

4亿余次目光点燃一座城

——看“我爱湘潭我的家”全民镜头里的城市热爱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符瑶 曾滔 肖涌甜

一个人,一部手机,一种家乡情怀,能激起多大的浪花?

今年,一场名为“我爱湘潭我的家”——“拍湘潭”的网络主题宣传,让无数湘潭人拿起手机、走出家门,用镜头对准熟悉的街巷、田园与烟火日常。他们不再是故事的旁观者,而是家乡的记录者和讲述者。从年初到现在,2.2万余条原创作品、4.3亿人次浏览量,把湘潭从地图上的“小红点”变成了网友心里的“大热点”。

从普通市民到网络大V,镜头里的湘潭更鲜活

“伟人气韵,白石老人的风华,航天员汤洪波星眸里的星辰大海,绝世凤袍,在这里惊艳了我的双眸。”在网友“中路铺村村花”发布的湘潭剪纸视频中,镜头聚焦于这一底蕴深厚的传统技艺,展现出非遗的独特魅力。

像“中路铺村村花”这样的“民间记录者”,在活动中还有8000余名。他们以“小切口”展现“大湘潭”:有人蹲点拍摄湘江边的日出日落,有人记录老巷子里的嗦粉日常,有人聚焦社区里的便民服务……这些带着烟火气的镜头,拼凑出一个立体而温暖的湘潭。

当网络大V的视角与湘潭相遇,更碰撞出别样火花。无论是集古寺、古桥、古街、古树于一体的韶山银田景区,享有“南国千岛湖、湘中水天堂”美誉的湘乡水府旅游区,还是以“番茄+”为纽带串联研学、亲子采摘的“绿番茄奇异农场”,每一处景点都是湘潭文旅的独特注脚。今年7月,30余名省内知名网络大V走进这些特色站点,以“拍湘潭·文旅探索篇”为主题开展深度采风,用镜头捕捉湘潭的人文之美与生态之韵。

不止于此,从“从春天出发”的春日盛景探访,到“舌尖上的湘潭”的烟火风味寻觅,一场场主题鲜明的大型网络采风活动中,百余名网络达人踏遍湘潭的山水街巷。他们以沉浸式体验挖掘城市特质,用多元视角立体展现湘潭魅力,累计推出230余个优质新媒体作品。这些带着温度与新意的内容,最终收获2600余万人次的总浏览量,让湘潭文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在网络空间持续升温。

AI赋能+内容创新,湘潭故事有了新表达

今年3月,一条AI生成的《“杜甫”闪现雨湖,我为你写诗》短视频在湘潭人的朋友圈刷屏。视频中,“杜甫”身着古装漫步雨湖公园,挥笔写下《古韵雨湖·青春雨湖》,这种历史与现代碰撞的创意,让湘潭的故事穿越时空,直抵人心。

这只是活动中“以技术赋能创意”的一个缩影。为了把湘潭故事讲得更有新意,市县两级网络媒体不断探索新形式。《用AI非遗花灯,点亮湘潭地标》中,传统非遗花灯在AI技术加持下,“点亮”了万楼、湘潭之光雕塑、潭宝汽车站等标志性建筑,古老技艺与现代城市交融的画面,让网友直呼惊艳;《走!跟着哪吒去湘乡玩》则让神话人物哪吒化身“云上导游”,带着观众打卡湘乡东山书院、水府庙、陈赓故居等地,趣味十足的视频赢得了网友频频点赞。

除了技术创新,接地气的内容更能打动人心。《村里开来了“幸福小巴”》系列视频,记录着城乡交通变迁下的民生温度,引发了网友对家乡变化的热议。《舌尖上的湘潭》则聚焦毛氏红烧肉、灯芯糕等本地美食,从食材选取到制作过程,细腻的镜头让网友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香味”,不少外地网友留言“下次去湘潭,一定要挨个打卡!”

官媒自媒同发声,湘潭好声音传得更远

一场成功的城市宣传,从来不是“独角戏”。

为了让湘潭故事传得更广,市委网信办搭建了“官媒+自媒”的立体宣传矩阵:省驻潭媒体、市直新闻媒体、市新媒体协会、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协同发力,挖掘优质内容;组织召开“我爱湘潭我的家”全民拍视频挑战赛作品创作座谈会,邀请自媒体创作者交流经验,引导大家深入挖掘湘潭“红色圣地”“伟人故里”“韵味莲城”的内涵。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还为优质内容开辟“展播通道”,《莲乡游记——水墨深处的白石》《驱车一小时去了湘潭“小西藏”》等一批高质量作品被重点推荐,形成资源共享、转载互动的合力。

如今,点击“我爱湘潭我的家”网络话题,满屏都是网友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原来我的家乡有这么多美景美食,以后要多走走多拍拍!”这些真挚的留言,不仅是对活动的认可,更是对湘潭的深情告白。

从普通市民的手机镜头,到网络大V的专业创作;从传统故事的新表达,到技术赋能的创意呈现,“我爱湘潭我的家”网络主题宣传,正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湘潭故事的讲述者,也让这座城市的好声音,在网络空间里越传越远、越唱越响。

责编:邓玉娇

一审:邓玉娇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湘潭在线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