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融媒体中心 2025-08-29 09:45:27
◼杨年贵
当秋风拂过华夏大地,吹黄壶瓶枫叶、商溪果林、吹透了逸迩阁的窗棂,也吹亮了千万人耕耘的身影——立秋的刻度虽已在日历上淡去,这份裹挟着文脉温度与奋斗力量的秋意,却正以浩荡之势漫过街巷田野,在时光的长卷上打下“生长”与“传承”的烙印。它是自然对耕耘者的褒奖和馈赠,更是时代对追梦者的召唤和指引,等着我们以心为笔,共绘文脉延绵、奋斗不息的山河图景。
晨露里的秋信:藏在日常里的文化密码
清晨的林荫道,藏着季节最细腻的转场。草叶上的露珠褪去盛夏的黏腻,悬在叶尖颤巍巍地映出晨光——那抹偷偷渗入浓绿的黄与红,像孩童笔下未完成的水彩,生怯却鲜活,正是秋递来的第一封书信。
傍晚散步的人早已读懂这份心意:汗珠仍会浸湿衣衫,风一吹却裹着通透的凉;空气里飘着桃的甜、枣的香,混着菜园的清芬,走一路如同浸在时光酿的蜜里,连独处的光阴都染着暖意。
这时节,“晒秋”“咬秋”的仪式总能唤醒千家万户的烟火气。我家案头的秋桃,藏着一段跨越南北的温情——这习俗是丈母娘从远嫁河北的小女儿那儿学来的。竹盘里堆得满当当的秋桃,粉嘟嘟的果子压得竹篾微微发烫,一家人围坐争抢着咬开,果汁溅在胳膊上凉丝丝的,比空调风更解燥。妻子擦着手笑:“这口下去,夏天的火气就跑啦。”其实哪里是火气散了?是满室笑语,让平凡的瞬间有了绵长的余味。
这份甜里,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默契。咬秋的根脉早在明代南京便已扎下,《津门杂记》里记着清代京津人“立秋啃瓜”的热闹,老北京说“春吃萝卜秋吃瓜”,天津人信这口能“咬住秋天”;到了江南,又化作秋桃的温润——杭州人吃桃后留核至除夕焚烧,盼岁岁安康;南通人守着“吃西瓜不生秋痱”的老话。就像我家这从河北传来的小仪式,最终长成了自家的模样:习俗从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随人行走的“活文脉”,你舌尖的那抹甜,本就与千万人的生活同频共振,是文化自信在日常里最鲜活的表达。
今年的秋来得格外沉厚。闰六月让夏天在农历里多待了29天,三伏天像被拉长的棉线,织出密不透风的热浪。可那些看似“多余”的时光,恰是沉淀的良机。商溪的果农错峰浇水时总说:“多晒几日太阳,果子才更甜。”这朴素的农谚里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所有光鲜的收获,都离不开默默的坚守;所有岁月的回甘,都源于不疾不徐的沉淀。时光从不会虚度,每一份等待,都在为后来的厚积薄发埋下伏笔。
书院里的秋声:镜头下的文脉长卷
雨也换了脾气。夏日里泼瓢似的骤雨,如今成了斜斜的丝线,落在逸迩阁书院的青瓦上,敲出“滴滴答答”的调子。檐角铜铃被风推得轻响,与书架上泛黄线装书的墨痕遥遥应和,像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一边是古卷里的“立秋三候”,一边是新时代的文脉传承。
近来书院里多了群扛摄像机的人。石门县融媒体中心将“逸迩书香工作室”安在这里。采编们对着窗棂外的秋景调试镜头,不是简单的技术落地,而是传统与现代的深情对话,是赓续文脉、记录时代的生动实践。他们要以笔墨为针、镜头为线,把秋日里的乡韵与书香,从每个人的心头缝进更多人的记忆里。
穿堂风卷着书页声掠过书架,“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的字句在光尘间浮动。采编们的镜头追着第一片落叶:既有寒蝉振翅的微观之美,也有老人在书院晒秋菜的生活之暖;直播间里“咬秋”的笑声、推文里晒秋的九宫格、广播里雨打梧桐的沙沙声……这些细碎的片段,最终织成了一幅可触、可感、可传的岁月长卷。
他们记录的不只是秋景,更是一个地方的精神气象——是书院的墨香如何浸润当下,是普通人的生活如何藏着文化根脉,是个体的感知如何汇入民族精神生活的丰盈长河。这大概就是“大写的人生”:从不是一个人的晨暮,而是千万人凑在一起,把日子过成生生不息的故事,把文脉续成代代相传的薪火。
岁月的回甘:人生如秋,厚积薄发
暮色漫进逸迩阁书院时,采编们案头的桂圆正沁着暖香。窗外蝉鸣还带着夏的余韵,秋虫已在草丛里试开了嗓;泛黄的书稿在灯下轻轻舒展,融媒体电波里“云天收夏色”的播报漫过街巷——与晒谷场木锨翻起的金浪撞个满怀,和孩童跟着母亲念“立秋”的奶音缠成一团,又悄悄融进沙画工坊,与壶瓶山水的光影一同流淌。
原来人生的秋天,从不是孤零零的成熟。就像这立秋:既有晨露沾衣的私密欢喜,也有万物向饱满冲刺的壮阔;既有“晒秋”“咬秋”的烟火气漫过屋檐,也有书院里文脉相传的墨香浸透时光。它让我们懂得,所有的成长都不是独行,所有的收获都离不开时代的土壤。
秀坪、维新的果农总说:“橘橙香柚要晒够日头才更甜。”日子何尝不是如此?那些看似冗长的等待、默不作声的坚持,那些在高温里浇水、在风雨里守护的时光,都在悄悄熬成回甘。忽然懂了,秋天最动人的,正是这份“慢慢来”的从容——像庄稼人等着谷粒饱满,像守书人盼着墨香沉淀,更像每一个奋斗者,在时光里踏实耕耘,不慌不忙地走向目标。
你看逸迩阁的老书,纸页黄了反倒更有味道,字里行间藏着几辈人的心事与坚守;你看镜头里的景色,经了人眼人心的打量,才成了说不完的时代故事。就像水果要晒足太阳才甜,日子要熬够时光才香,人生的价值,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光鲜,而是在日积月累的沉淀中,慢慢绽放出应有的分量。
这人生的秋味啊,从来不是冷冷清清的。它带着夏的余温,揣着春的念想,把一个人的欢喜,酿成一群人的守望;把一季的收获,变成继续前行的力量。就像此刻咬在嘴里的秋桃,甜丝丝的汁水漫过舌尖——那是时光给耕耘者的礼物,告诉你:所有的等待都值得,所有的付出,终会酿成岁月里的甜。
这个秋天,愿你能接住一片落叶的问候,也能成为别人眼里的风景;既能品味秋实的甘甜,也能带着这份从容与坚定,继续在时光里耕耘。毕竟我们都在这时代的岁月里,慢慢熬,慢慢酿,用奋斗书写无愧于时光的人生答卷,最终长成最好的模样。
(作者供职于常德市石门县融媒体中心总编室)
责编:卓萌
一审:卓萌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石门县融媒体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