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祥 湖南日报 2025-08-28 19:22:33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曾恋恋 万凡
新学期即将开始,实现目标体重70斤!15岁的长沙初三女孩丽丽(化名)极端节食,最终出了状况,不得不来到长沙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今年暑假,各大医院营养科、内分泌科及心理咨询门诊接诊量悄然增加,其中不少是盲目减肥出现健康问题的青少年患者。
“近期内分泌代谢科门诊中,因过度减肥导致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的青少年患者较平日增加了不少。”长沙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临床营养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减重门诊专家李琳表示,极端节食、滥用药物、偏执运动……这些被一些商家鼓吹的“快速瘦身法”,正让不少未成年人付出代价。
极端节食,减掉的不只是体重,还有健康
丽丽是个爱美的女孩,身高1.58米的她,最不满意的就是体重,暑假前就为自己制定了减重计划,利用暑假减到70斤。为了减重,她甚至整天都不吃一粒米,靠吃几口水果维持,结果出现严重脱发、营养不良、闭经等症状。经过治疗,情况有所好转,但完全康复,仍需治疗一段时间。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黄金期,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求远高于成年人。”李琳指出,极端节食会导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全面摄入不足。
“短期内体重下降,减掉的往往是水分和肌肉,长期会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器官功能受损。”营养科专家强调,营养不良对青少年大脑发育、骨骼生长的影响可能是不可逆的,“错过生长关键期,以后再怎么补都难以挽回”。
与此同时,一些青少年选择超负荷运动来消耗热量。内分泌专家警告,过度运动对未成年人的伤害同样巨大。
青少年骨骼尚未完全闭合,过量运动可能损伤生长板,影响最终身高,此外,还可能会增加运动损伤风险,甚至引发横纹肌溶解等危及生命的急症。
警惕减肥背后的身材焦虑与心理问题
当前,一些减肥产品商家将目标瞄准未成年人,打着“天然无害”“学生专享”旗号推销各类减肥茶、酵素、代餐甚至处方药。
“很多减肥产品成分不明,可能非法添加利尿剂、泻药甚至精神类药物,短期内看似‘有效’,实则严重扰乱人体正常代谢。”有专家表示,滥用这些产品会导致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伤、心律失常,还会扰乱内分泌系统,对女性而言可能意味着生育功能损害。
“很多青少年减肥的初衷并非健康,而是源于‘身材焦虑’。”心理医生分析,社交媒体上单一的审美标准、同伴比较,甚至校园欺凌,都可能导致青少年对自身体型的过度关注和不接纳。
“这种基于焦虑的减肥行为极易发展为进食障碍,如神经性厌食或贪食症。”心理医生提醒,进食障碍是心理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类,需要长期、专业的心理和医学干预。“家长和学校需要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和心理需求,而非仅仅关注体重数字的变化。”
科学管理体重,健康重于一切
面对青少年减肥乱象,专家们一致呼吁,应做好以下几点。
树立正确审美观,美应以健康为基础。
科学评估体重,是否需减重应基于体质指数(BMI)、体脂率等客观指标,并由专业医生判断,而非主观臆断。
均衡饮食+合理运动,保证优质蛋白质、全谷物、新鲜蔬果的摄入,避免高糖高脂加工食品。选择适合年龄且喜爱的运动,循序渐进,贵在坚持。
警惕商业营销,切勿轻信“快速、神奇”的减肥产品宣传,其目标往往是你的钱包而非健康。
家长积极引导,父母应做好健康饮食的榜样,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一旦发现孩子有极端减肥行为,应及时沟通,必要时可以前往医院的减重门诊或者体重管理门诊进行咨询。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期,切勿以牺牲长远健康为代价,换取短暂的体重下降。科学管理体重,培养终身受益的健康生活习惯,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责编:李传新
一审:张春祥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