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姣燕 陈娟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5-08-28 11:33:03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孟姣燕 见习记者 陈娟 通讯员 李星亮
继“宁电入湘”工程正式投产后,湖南能源发展再迎里程碑。
在距离湖南1500公里的宁夏红寺堡戈壁滩上,由湖南能源集团投资建设的红寺堡区300万千瓦风光新能源基地一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近日正式并网发电。
(湖南能源集团宁夏红寺堡区300万千瓦风光新能源基地一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通讯员供图)
这片由近200万块光伏板组成的蓝色矩阵,成为湖南最大新能源“飞地”,标志着湖南能源自主可控能力进一步提升。
“飞地+特高压”,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正值湖南用电高峰,这片占地3.47万亩的戈壁光伏矩阵,通过“宁电入湘”特高压工程将“阳光红利”源源不断输送到三湘大地。
“通过‘宁电入湘’工程这条‘电力高速路’,我们可确保‘湖南用电时能送尽送。”湖南能源集团负责人介绍。一期项目年发电量达19.7亿千瓦时,可满足16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外来电是湖南用电的坚实保障,提供了全省约四分之一的电量支持。目前,湖南两条特高压直流通道——祁韶直流、“宁电入湘”中衡直流保持大功率运行,其配套电源主要由央企投资。而红寺堡百万千瓦光伏项目的投产,形成电源侧有力保障,“飞地+特高压”极大助力湖南能源自主可控能力提升。
同时,该项目配套建设大功率共享储能电站,犹如一个大型“充电宝”,既能通过储能削峰填谷,又能动态匹配湖南用电需求。项目创新采用“电力交易+特高压+储能”三位一体模式,为湖南能源供给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绿电富矿”价格亲民
宁夏红寺堡区年均日照2900-3500小时的光照优势,使这里的光伏利用小时数达1600小时,是湖南的2倍。这种天然的资源落差,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绿电收益。
这些远道而来的绿电价格亲民。据介绍,作为湖南省综合性能源保障主平台,湖南能源集团与国网湖南电力签订专项协议,承诺电价“两个不高于”:既不超过宁夏配套电价,也不突破湖南新能源上网电价。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为湖南节约标准煤约116.2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2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约320万吨。
“我们不仅输送清洁电力,更探索绿证交易新模式。”湖南能源集团宁夏电力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湖南能源集团正与湖南钢铁、巴斯夫杉杉等企业洽谈绿电直供事宜。未来这些高耗能企业的产品将贴上“宁夏绿电”标签,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戈壁滩崛起“湘字号”产业生态圈
以风、光资源为媒,一个横跨两省的能源经济圈正在形成。
根据湖南与宁夏两省合作备忘录,两省携手打造“宁电入湘”工程“一线一园一基地”,“一园”即宁湘产业园。
湖南能源集团发挥产业链整合优势,在光伏矩阵周边打造宁湘产业园,已引进隆基绿能、飞沃科技、金硅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
金硅锂电池材料项目将于9月试产,隆基绿能BC组件先进技术示范项目、飞沃风机配套零部件生产线项目预计年底投产。3个项目投资规模约25亿元,全部达产后产值预计达60亿元。
“这不仅是单向输电,更是双向赋能。”宁夏红寺堡区当地干部表示,湖南带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正助力红寺堡从传统牧区转型为“新能源+生态治理”示范区。项目采用的“草光互补”模式,让光伏板下重披绿装,实现了荒漠化治理与清洁能源开发的双赢。
目前,红寺堡新能源基地二期150万千瓦光伏、三期50万千瓦风电项目正加紧开展前期工作,计划明年年底建成投产。300万千瓦全部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将达60亿千瓦时,为湖南能源安全提供更坚实保障。
责编:陈娟
一审:陈娟
二审:张尚武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