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典波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8 11:26:4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典波
在永和,遇见更好的自己。
8月28日,在众多期待下,永和永和·2025 永和书社艺术展在岳阳市美术馆开展。20位永和书社成员携精品力作回到“故乡”办展览,展示中国书画艺术的博大,弘扬中华文化精髓,促进书画艺术深度交流与发展。
岳阳市政协主席黎作凤宣布开幕。岳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启峰,老同志张治雄、白尊贤、向伟雄、郭振斌、王小中、刘传汉等出席。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杨涛,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研究所首任所长魏广君,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副院长陈海良,广东省书协副主席 岭南画院书法研究所所长刘洪镇,江苏省书法院创作部主任李双阳,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书法教育与传播系主任鲁大东,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王客,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教授王义军,岭南美术馆馆长、东莞美术馆联盟主席谢钧等专家学者出席。
此次展览主题书法“永和永和”由著名书法家王镛题写。参展作品涵盖中国书法、传统及当代水墨画等,多元展现中国书画艺术的水平与风貌。作品风格各异,凝聚永和书社艺术家对中华文化精髓的领悟与诠释。这些作品齐聚湖南岳阳,既是艺术展示,也是跨地域文化对话。
永和书社成立于1999年8月,由萧文飞、文雨浪、王祥北、李宏伟、王伟、王翔、晏晓斐7位书法爱好者共同发起。其名称源于王羲之《兰亭序》中“永和九年”的典故,表达对书法传统的敬仰与继承,也寓意着弘扬中华书艺的文化初心。
书社创立初期,成员以定期雅集的形式共同临习经典法帖,相互切磋、精益求精;同时广泛走访名师,交流研讨。
历经二十七载不懈努力,永和书社已从最初7人发展为聚集魏广君、姚启舸、王云飞、孙晓霞、黄云、赵文洁、萧文飞、司马新义、文雨浪、胡紫桂、王祥北、李宏伟、王伟、陈希、王翔、陈文明、朱友舟、梁治国、晏晓斐、史向琼等20位成员的专业团体。社员以岳阳籍成员为主,也吸纳部分志同道合的全国各地优秀书法家。
永和书社绝大部分社员均为非书法绘画专业出身,但经过外出求学考学,通过人生第二次选择,大部分走向了专业的道路。目前,取得博士学位6人,担任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6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4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人,分别于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荣宝斋、南京艺术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等研究机构、艺术院校、专业协会从事书法的研究、教学与组织工作。
永和书社成员参与“中国书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活动,承担国家级、省级艺术课题项目,多次入展及获得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国家级展览奖项,逐步成长为中国书法界的中坚力量,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协同并进,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显著学术影响和艺术代表性的民间书法社团。
著名书法家、艺术理论研究者沃兴华曾评价说,“永和书社”在全国很有名气,俨然就是中国书法家的一张名片,社员到外地参加书法活动,往往会被看作是“永和书社”中人。这种知名度对一个小小的地方性民间社团来说很不容易,究其原因,大概有几个方面:一是他们的水平比较整齐,而且临摹和创作两手硬,作品经常入选全国各种大型展览,并获得奖项,受到书坛的关注。二是他们相当勤奋,经常不断地聚会探讨,办展览,做专题,赢得许多书法爱好者的敬佩。三是他们不封闭,许多成员克服种种困难,到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和其他各种美术院校去进修学习,扩大交流的同时扩大了书社的影响。四是他们有集体意识,大家都以书社为荣,做起事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办事效果和影响就比较大了。
此次展览策展人、著名书法家萧文飞介绍,这场始于洞庭烟雨中的集体淬炼,终铸命运华章:昔时追梦人,今成学府博导、硕导及书坛中坚。笔锋所指,非独境遇之迁,更是将生命根须深扎文化沃土,于时代潮头,筑起传承灯塔。此展所陈,非止纸素间的墨华绚烂,实为廿七载生命蜕变的心路镜鉴。当个体与群体如笔锋逆涩行留,于提按顿挫间相契相生,终绘就此浑厚而飞扬的生命轨迹——承载永和人的孤往之勇、同袍之谊,更烙印着巴陵大地 “ 忧乐天下 ”的精神胎记。
此次展览由中共岳阳市委宣传部、中共岳阳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办,岳阳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岳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岳阳市美术馆、岳阳市书法家协会、永和书社等执行。展览将持续至9月24日,市民可免费参观。
责编:张颖琳
一审:张颖琳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