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赋能“四好农村路”——望城公路管养绘就畅安舒美民生图景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2 16:52:57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子洋

路,是脚下的坦途,更是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在长沙望城的田野乡间,一条条农村公路或伴江蜿蜒景观廊道,或串起烟火成为民生纽带,在一场深入基层的养护改革中,把“畅、安、舒、美”揉进了乡村的日常,也托起了百姓的好日子。

改革破局“出实招” ,质效成本双优化

“我们以‘三个结合’为核心,破解农村公路养护难题,既提质量又降成本”长沙市望城区公路养护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谭皓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望城区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这场改革的破局点,藏在“三个结合”的巧思里:要素保障结合体系建设,让养护有了“硬支撑”;市场化招标对接标准化流程,专业人干专业事;公路养护贴着便民服务走,让路不止于“通”,更要“好用”。

效率提了,成本还降了。谭皓透露,自养护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全区养护经费总体下降28%;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每年额外实现降本增效近百万元。“养护项目前期流缩短近两个月总体进度提升20%,队伍专业人员配置提升30%效率提升显而易见

服务提质“见实效”,效率满意双提升

走进养护现场,变化一目了然。X081线公路旁,养护工人捧着标准化图纸,对照着施工指引修补路面,动作麻利得很。“改革后,我们片区的养护队伍里,专业技术员多了,机械设备数量有显著提升,加上编制了标准化图纸和技术指引,对于日常养护道路隐患治理等工作的效率提升有很大帮助。”长沙市望城区公路养护中心二支部书记杨敢向记者介绍养护体制改革带来的变化。

这种变化背后,是片区化+标准化+长周期化的市场化逻辑在发力。望城区按片区集中招标,把养护队伍的准入门槛提上去,从源头保证专业性;再用3+n长周期服务模式,让企业有长期经营的底气,持续提供高质量养护。

百姓的获得感,落在日常中,更藏在数据里。改革以来,12345线上平台的诉求量同比下降了20%

望城区X081线公路。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

景路相融“添新彩”,功能人文双兼顾

车行沙河湘江景观道,彩色沥青在阳光下铺成灵动的弧线,江风裹着草木香扑面而来。在沙河湘江景观道上,公路早已不只是“通行通道”,更是“景观廊道”与“民生空间”。谭皓告诉记者,针对沙河湘江景观道的建设,望城区坚持“安全通行+人文景观”双兼顾:彩色沥青步道蜿蜒其间,沿途设置观景台、临时停车区,甚至为流动摊贩规划了专门疏导点,让公路既好看又好用。

望城区沙河湘江景观道。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

如今长沙市望城区的农村,平整的公路串联起稻田、村落与景点,标准化养护让道路常保“新颜”,市场化改革让服务更专业高效。这场养护改革,把“畅、安、舒、美”的交通网,变成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也把改革的红利,揉进了百姓嘴角的笑意里。

责编:马俊达

一审:马俊达

二审:曾益

三审:禹振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