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乐声「传·承」非遗·张家界阳戏中小学师资公益培训赋能文化传承

周海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7 16:42:0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27日讯 (通讯员 周海燕)为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界阳戏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8月24日至29日,第二期“音韵乐声·「传·承」非遗——张家界阳戏中小学师资公益培训”张家界市永定区举办。来自永定区52所中小学95名骨干教师通过系统化学习,深入掌握阳戏唱腔精髓与教学技巧,为传统艺术走进校园注入鲜活力量。

本次培训聚焦阳戏核心艺术特色,邀请非遗传承人周志家、阳戏传人张洁、张婵浓、张登荣等名师组成导师团队,围绕阳戏正宫调的激昂浑厚、小丑调的诙谐风趣、悦调的婉转清丽、“蛤蟆赶钓”的俏皮韵律等特色曲调展开深度教学。通过“口传心授+分步解析”模式,解锁阳戏“金线吊葫芦”声韵密码。参训教师不仅领悟到阳戏“九板十三腔”的板式变化规律,更在“缓扬法”演唱技巧训练中,掌握气息控制与声腔共鸣的科学方法。澧滨小学音乐教师段会琴表示:“导师逐句纠正发音咬字,让我体会到传统唱腔中‘以情带声’的精妙。”

针对青少年独特的认知特点,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桎梏,“云手踏步”“甩袖转身”等18组精妙的戏曲程式化动作与悠扬婉转的阳戏曲调完美交织,幻化成了活力四射的《阳戏课间操》,让非遗传承变得触手可及。

多方聚力构建传承生态体系,本次培训形成“政府主导、专业支撑、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本次公益培训凝聚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的协同力量,由北京中艺艺术基金会与永定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区教育局、文旅广体局承办,教师进修学校与市微爱公益服务中心具体执行,阳戏传习所、文化馆、戏剧家协会提供专业支持。此次培训通过培育95名“种子教师”,构建起“非遗+教育”的传承网络,让传统艺术在校园生根发芽,非遗阳戏正以青春姿态走进青少年生活,奏响文化自信的时代强音。

责编:向韬

一审:向韬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