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少年 三冠加冕!明德华兴中学男篮这支冠军队伍怎样炼成

沈可心   湖南日报   2025-08-27 17:35:15

湖南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沈可心 通讯员 丁晓乐

8月23日,浙江诸暨。2024—2025康师傅喝开水中国初中生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还剩最后十秒,记分牌定格在75:53。

哨声长鸣,整个球场瞬间沸腾——长沙市明德华兴中学的少年们嘶吼着冲进场内,紧紧相拥,泪水与汗水交织在一起。看台上,家长和老师们早已热泪盈眶,欢呼声淹没了整个体育馆。这一刻,所有的汗水和伤痛都有了答案。

从2023年的挫折低谷,到2025年的全国登顶,明德华兴男篮战胜传统强队清华附中,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涅槃。这也是继2014、2022年后,明德华兴男篮第三次捧起我国初中阶段校园篮球最高级别赛事奖杯。

赛场上:跌倒,再爬起,咬牙背水一战

“2022年的夺冠是惊喜,这次是庆幸,我又在跌倒的地方重新站了起来。”主教练于红俊这样形容再次夺冠的心情。

这份“庆幸”的背后,是全队两年间的坚守与蓄力。时间拉回到2023年CSBA全国中学生篮球锦标赛,首战中这支队伍曾以三四十分的差距不敌清华附中,最终止步全国13名。那次失利,让“卧薪尝胆、再战巅峰”的决心,成了教练与队员们心照不宣的目标。

这次总决赛场上,他们再度对阵清华附中,教练组做足针对性部署:心态上,帮助队员预判赛中难题并制定对策;技术上,结合录像分析反复模拟实战。决赛前清晨六点半,由于场地临时变化,球队辗转三个场地终于找到训练场馆,“由于场地变化,孩子们与时间赛跑还把球落在了车上。”于红俊的回忆满是拼劲。

但真正的考验,远不止战术。

从省赛到决赛,一路走来,状况百出:省赛阶段,柳子轩率先遭遇跟腱受伤,紧接着毛俊文病毒感冒身体发软,篮下15投仅3中,曹永康也受困于膝盖伤痛;转战南区赛,潘泽涛突发高烧,直到交叉赛才勉强恢复状态,刘玄昱更是持续发烧至南区决赛,关键场次全程未能登场;决赛首日,曹永康又因肠胃不适,连续三天只能靠流食维持体力……而总决赛当天的赛场,伤病的冲击更为猛烈——三名队员先后倒地,赛后两人被确诊骨折。

即便如此,赛场上的少年们从未选择退缩。脚扭伤了、鼻子骨折了、眼睛充血了,他们仍咬牙奔跑。

柳子轩直言,带伤上场只为“给球队多出一份力”,而偶像曾凡博带伤训练、最终重返国家队的经历,也给了他坚持的勇气。

总决赛上,1.88米的曹永康顶着两名2米对手压制,负伤拼下10个篮板,如今左侧睡觉仍隐痛;中锋毛俊文则在防守跳起落地时不慎脚踝严重扭伤,“当时我看了一下我的脚,崴完还没回正,是个歪的,我就想完了”,躺在地板上的他,只能抬头盯着球馆上方的记分屏,可当看到队友们顶住压力、将比分差距拉开至20多分,他忍不住为团队骄傲:“他们太给力了!”

不畏强手,跌倒再起,“泰安球王”的精神再一次响彻全国。

日常里:汗水、信念与并进的学业

冠军背后,是日复一日近乎严苛的训练。

上学期间,队员们每天早上6:40开始早读,8:00上课;下午放学后从6:00继续训练到8:30甚至9:00。周末也只有周日下午休息半天,其他时间全部投入学习和训练中,只有团建的时候,于导和教练组才会带着球员出去放松。

假期更是如此。这个暑假,球队一天未歇,通过不断的体能、技术和对抗训练,逐步积累实力。柳子轩回忆:“最痛苦的是投篮训练,一分钟自投自抢12中8,完不成就一直练。”枯燥但必要——正是这些“肌肉记忆”,让他在决赛关键时刻敢于出手、命中三分,锁定胜局。

毛俊文告诉记者自己从娄底转学而来,一度因训练量大、跟不上而想放弃。“后来于导骂醒了我,她说‘态度不好,谁都可以,就你不行,不要泯灭你的天赋’。”这句话点醒了他,也让他咬牙坚持下来。这个曾经“不愿离开娄底打球”的少年,如今站在冠军领奖台上,深感当初的选择与一路的艰辛都是值得的。

冠军的诞生,不仅靠队员的拼搏,更离不开学校的坚实后盾。明德华兴中学积极向上级单位争取政策和资源扶持,配备了高水平的教练团队,并聘请了体能训练师、运动康复师等专业人才,为队员的训练与成长保驾护航。

更令人欣喜的是,高强度的训练并未耽误学业。平时,学校安排老师为队员提供作业辅导,并与家长保持紧密沟通,共同形成教育合力。在中考前一个月,学校为队员安排了免费的文化补习课程,于教练甚至动员了自己正在读大学的妹妹前来辅导作业。最终,毛俊文的成绩从300多分猛增至508分;柳子轩的中考成绩也达到了577分,远超高中录取线。

“他们比普通学生更懂时间管理,”明德华兴中学纪委书记黎青说,“这种被迫养成的高效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协作力和抗压力使他们终身受益。”

在未来:不止于冠军,而要构建惠及全员的篮球生态

三冠不是终点,而是新周期的开始。

据悉,明德华兴早已把篮球纳入学校年度计划与长期规划,从班级联赛、梯队建设,到与本地小学建立人才基地,一套“不依赖于某一届球员的可持续篮球生态系统”正在逐步成型,正如黎青所言,这是学校篮球发展的核心方向。

黎青表示,学校将篮球项目深度融入育人全过程,开发校本篮球课程,大力发展篮球相关社团,深度挖掘队伍背后的故事——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刻苦训练、如何团队协作,将这些案例作为全校德育教育的生动素材。“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篮球超越体育,成为育人载体、学校文化。”

球员们也怀着新的梦想。

柳子轩希望“先打进耐高(耐克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再上好大学,最终打上CBA”;毛俊文则用“圆满”总结自己的初中生涯,高中他将继续征战耐高赛场。

“没有谁的人生一帆风顺,起落是常态。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教练于红俊对毕业队员寄予厚望:这个冠军,是队员们用汗水换来的荣耀,也是他们这届孩子送给我的礼物,更是我送给他们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底气。

明德华兴男篮用三座全国奖杯证明,体育与教育可以相辅相成,成为并肩向前的力量。荣耀属于今天,而道路,仍在延伸。

责编:沈可心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