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联动施援手 绝望姐弟重燃希望之光

    2025-08-27 15:51:06

湖南法治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陈津言)19岁的小李(化名)在求助信中写下“我和弟弟的未来此刻充满了迷茫与艰辛”时,这个在两年内痛失位至亲的家庭正滑向绝望的深渊。然而,一场由政府主导、多部门高效联动的紧急救助行动迅速展开,用法治的力度和关怀的温度,牢牢托住了风雨飘摇中姐弟俩的民生底线,铺就了一条走出至暗时刻的希望之路。

2025年6月末,一封求助信送往了吉首市河溪镇综治中心。信中,大一学生小李诉说着家庭接连遭遇的不幸:父亲自母亲患癌以后便杳无音信,一直帮衬家里的舅舅外公2024年也相继离世、母亲在2025年6月又因癌症去世,留下她和年仅8岁、无人照料的弟弟,唯一的直系亲属外婆此刻因心脏病正在医院手术,家庭经济彻底崩溃。字里行间,姐弟俩的生存与求学困境令人揪心。

河溪镇综治中心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第一时间启动救助“集结号”。当天便组织精干力量,会同社区干部深入小李家中实地走访,并向邻居和亲属核实情况。经精准研判确认:小李9岁的弟弟处于无人抚养的紧急状态,亟需法定监护保障;小李因经济来源中断,大学学业濒临停滞;整个家庭还背负沉重的医疗债务,陷入深度贫困。情况紧急,河溪镇综治中心迅速启动社会救助应急机制,联合法院、检察院、民政、社区居委会等多个部门展开协同救助,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紧急全面展开。

法治保障成为托住幼童的“第一块基石”。 解决9弟弟的监护和生存问题刻不容缓。镇综治中心迅速锁定关键环节——依法撤销其长期失联父亲的监护人资格。在公安机关协助下,高效收集了其父亲长期失联、怠于履行抚养义务的有力证据。市人民检察院积极参与,依法履行支持起诉职能,向当地法院提起撤销监护人资格申请。法院对此案高度重视,立即开启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绿色通道”,快立快审。承办法官深入社区调查,充分听取亲属意见。

在查明事实、符合法律规定的坚实基础上,法院依法作出判决:撤销小李父亲的监护人资格。为确保孩子得到稳定持续的照料,法院审慎评估并充分征询亲属意见,依法指定河溪社区居委会担任小李弟弟的监护人。在法院审理期间,河溪镇民政部门同步启动,依据“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提前完成了弟弟的资格认定准备工作在判决下达的第一时间便协调将其妥善安置到州慈爱园,并将其学籍同步迁入。从起诉到安置,多部门紧密衔接,用法治力量为年幼的弟弟构筑起一个安全、温暖的“新家”,其生活、医疗、教育等基本权益迅速纳入国家保障体系。

精准施策为求学梦想点燃希望之光。保障姐姐小李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是这个家庭未来摆脱困境的根本希望必须解决其迫在眉睫的学费和生活费难题。河溪镇主动作为,第一时间与小李所在高校取得联系,详细通报其家庭遭遇的重大变故和特殊困难,为其争取助学金及学费减免,并安排学业帮扶和心理疏导,确保她的学业进程不因家庭灾难而中断。与此同时,针对其学费和生活费的巨大缺口,河溪镇政府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多方联络市红十字会及爱心机构,详细介绍小李目前面临的困境。在政府部门的有效组织下,社会爱心力量被迅速动员起来。一笔凝聚着社会关爱的专项助学资金在短时间内成功筹集,并直接拨付至小李的账户,如同及时雨般解了她的燃眉之急,让她得以安心继续学业。“政府的行动速度超乎我的想象,这笔助学金不仅仅是钱,它让我重新看到了光,看到了未来支撑起弟弟和这个家的可能。”小李在电话中哽咽着表达感激。

长效关怀机制织就未来保障网。救助行动并非终点河溪镇着眼长远,为姐弟俩构建起动态保障机制。民政部门将小李弟弟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系统进行常态化管理,定期跟踪其在福利机构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发展状况,确保国家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小李家庭也被纳入重点监测范围,民政部门将持续评估其家庭经济状况,符合条件时将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畴。妇联组织则主动承担起定期关注姐弟心理健康的责任,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关爱服务。

从深渊边缘到希望重生,这场与时间的赛跑,是河溪镇综治中心高效牵头、多部门紧密协同救助效能的生动写照。河溪镇党委书记在总结此次行动时“‘人民至上’是行动号令,面对小李一家这样的突发危难,我们必须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整合一切资源、打通部门阻隔,将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爱心,精准滴灌到每一个角落。可以预见的是,在福利机构温暖的怀抱里,弟弟稚嫩的脸上渐渐重现笑容;大学校园中,小李带着社会各界的期许,在课堂上奋力书写着改变命运的答卷。多部门联手筑牢的安全网与希望线,正稳稳托起这个曾濒临破碎的家庭,向着光明的未来坚定前行。

组稿:李颖

责编:李祯媛

一审:李祯媛

二审:杜巧巧

三审:戴志杰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