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7 15:15:2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27日讯(通讯员 陈淑媛 雷励)近日,中国音韵学研究第二十三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十八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湘潭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岭南大学、湘潭大学,以及日本、韩国等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120余位学者参会。
大会报告环节展现了多项具有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南京大学鲁国尧教授提出“传统音韵学学史四期说”,倡议重新审视“切韵学”的学术史定位;日本早稻田大学古屋昭宏教授对明末张自烈相关文献的用韵与版本问题作出创新考辨;陕西师范大学乔全生教授强调了汉字语音历时演变研究与工具书编纂的紧迫性;复旦大学刘晓南教授通过分析宋代诗歌“借韵”现象,修正了传统诗律认知;北京大学孙玉文教授从符号历时同一性角度切入,为语音演变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路径。其他中外学者也从方言音韵、韵书校勘等多个方面报告了重要进展。
会议设立5个分组会场,共121位学者宣读论文,研讨内容涵盖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方言音韵、语词考释、辞书编纂及跨学科应用等多个方向。研究方法呈现显著创新,包括动态贝叶斯模型、算术统计、接触语言学等定量与实证手段,以及辞书的数字化处理。
本次会议由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主办,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邵阳学院文学院联合承办。活动集中展示了音韵学在理论方法、文献发掘与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新进展,体现出传统学科在新材料、新技术与跨学科合作驱动下的创新活力,为汉语音韵学的科学化、数字化与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编:胡孟婷
一审:胡孟婷
二审:蒋睿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