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普|卫星最近为啥“噌噌”往天上飞?

王铭俊   湖南日报   2025-08-26 19:04:01

8月26日3时8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自7月27日以来,我国进行的第6次互联网低轨卫星发射任务。

卫星最近为啥“噌噌”往天上飞?

今日科普,为你解答。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知识多一点】

当前,中国互联网低轨卫星发射进入密集期,仅一个月内便完成6次发射任务。这些遨游在200—2000公里近地轨道的卫星,正在构建一个覆盖全球的“太空互联网”网络。

低轨卫星如同太空中的“移动基站”,单颗覆盖范围有限,但通过数万颗卫星组网形成的星座系统,可实现信号无死角覆盖。中国GW星座计划发射12992颗卫星,其规模远超传统卫星通信系统。

这种“星链式”布局背后,是在太空资源分配中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

近地轨道容量仅6万至10万颗卫星,遵循“先到先得”原则,美国“星链”已率先申报4.2万颗卫星并发射超8000颗。

我国GW星座的组网节奏清晰:2024年进入实质建设阶段,5年内完成10%部署,2035年实现全球覆盖。与此同步推进的还有“千帆”“鸿鹄三号”等万颗级星座计划。

高频发射背后,是看得见的生活改变。这些卫星将与地面5G/6G网络融合,构建天地一体通信网。届时,牧区群众能接受远程诊疗,深山学子可连接名校课堂。

更令人期待的是手机直连卫星技术。2023年部分国产手机已内置卫星通信模块,今年5月我国完成全球首次5G标准卫星直连手机视频通话,商业化落地仅剩星座组网最后一块拼图。

待“天网”织就,“信号满格”将成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有的科技红利。

参考文字来源:科普时报

责编:李传新

一审:王铭俊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