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休养生息到生生不息,湘潭县绘就鱼翔浅底美丽生态画卷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6 14:49:43

湘潭县执法快艇巡航。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潘文琦 张学

八月,湘江湘潭县水域碧波荡漾,不时可见飘扬着五星红旗的巡航执法快艇往来疾驰,守护着这片水域的宁静与生机。

作为全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44个水生生物保护区试点县之一,近年来,湘潭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采取一系列举措保障十年禁渔工作达到预期目标目前“一江两水”常年禁捕成效显著

水清鱼欢 增殖放流守生态之美

“胭脂鱼、鳤鱼在湖南境内水域至少有10多年没有出现了,从2022年开始,能在湘江发现胭脂鱼、鳤鱼,说明长江胭脂鱼、鳤鱼资源正在恢复。”湘潭县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事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话语中透出喜悦。

胭脂鱼、鳤鱼这类珍稀鱼类的陆续回归,映射着湘江曾遭遇的生态之痛:鱼类洄游通道受阻,沿岸工业废水与农田径流裹挟着富营养化物质甚至有毒物质的汇入,电鱼、炸鱼、使用密眼渔网等大肆捕捞,巴西龟、鳄雀鳝等外来物种的入侵蚕食家园……面对沉疴,湘潭县坚定地开出“禁渔”与“增殖放流”的组合药方。

湘潭县增殖放流活动。

湘潭县湘江、涓水、涟水的增殖放流活动始于2006年。通过水质、鱼种和容量调查为水域“体检”,按照“本土优先”的原则筛选鱼苗,采用滑道等平缓方式放流入水……在湘潭县连续19年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中,共计6000万尾鱼苗跃入湘江“安家”。其放流的鱼苗均从具备供苗资质的单位采购,经检疫和质量检测合格,挑选规格3至10厘米、健康强壮质量好的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和珍稀鱼类黄尾鲴、中华倒刺鲃等鱼苗进行集中放流,放流之后,巡查监管随即启动,力求90%以上的放流鱼苗能在湘江湘潭县段顺利定居繁衍,以巩固和修复流域衰退的渔业资源基础。

为守护这来之不易的成果,2025年,湘潭县计划再向湘江投放80万尾鱼苗,其中青、草、鲢、鳙70万尾,细鳞斜颌鲴10万尾,持续为湘江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然而,部分民间不科学的“放生”行为,特别是盲目放生外来物种的危害巨大。巴西龟、鳄龟繁殖力强,会挤压本土龟类生存空间;鳄雀鳝可致水域生态系统受损;放生湘云鲤、克氏原螯虾(小龙虾)、蓝腮太阳鱼、罗非鱼等外来物种,均可能造成携带致命病原体、破坏食物链平衡、削弱生物种群等多种严重后果……为避免“好心办坏事”,湘潭县已将“理性放生”科普列为重点宣传内容,积极引导广大市民辨别并规避生态风险。

如今,增殖放流这剂良方的价值早已超越亿万鱼苗入江的数字累积,它不仅在修复生态纽带,更在唤醒一种深植人心的自觉——守护湘江,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未来。

科技赋能 织密禁捕执法网

“我才刚刚开始钓……”今年4月,在湘潭县沿江路,违法垂钓者刘某、郭某等面对突如其来的执法人员一时不知所措。

当天,刘某、郭某等在沿江路使用“可视锚鱼”进行违法垂钓,执法人员发现后立即驾驶执法艇赶到案发水域,对其进行劝导并记录,对禁用渔具进行收缴处理。

这一幕,是湘潭县“人防+技防+机防”全方位禁渔监管体系成效的缩影。

“禁捕水域,严禁一人多杆垂钓!”在湘潭县湘江流域重点水域,执法人员每日巡行,地毯式排查“绝户网”“电毒炸”等非法捕捞行为,并通过鸣笛、喇叭喊话及时劝离岸边违规垂钓者。

执法人员正认真查看智慧渔政系统监控视频

在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智慧渔政系统指挥中心的高清屏幕前,执法人员正认真查看智慧渔政系统监控视频,仔细了解沿江路、茶恩寺、河口等六个监控点的相关情况,这套“水陆空”立体监控系统,白天能“明察秋毫”,夜间则凭借红外热成像穿透黑暗,若监视水域出现可疑情况,平台能自动及时取证、抓拍、通知执法人员,通过人防、技防相结合,实现了全天候、全覆盖、全流程、精准识别的高效监管目标。

科技赋能之外,监管责任也深植于基层网格。湘潭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员以每半月和每周的频率开展全域巡查,高发水域更加密频次,港口、市场、餐饮场所及渔具销售点每半月必有一次暗访。如发现隐患或违法行为,网格员第一时间处置上报,形成严密的“专管+群护”巡查机制。2024年,湘潭县公安、市场监管、水利等多部门多次联手,剑指“清江”、“三无”船舶、水产交易与渔具销售乱象。全年执法行动达360天,收缴地笼网3000余米、违规钓竿20支,警示教育500人次;行政立案打击非法捕捞3起,公安刑事立案1起,切实以刚性和智慧,精心守护着湘江这一脉碧波荡漾的生命线。

刚性执法之外,亦有政策温度。湘潭县严格落实省级规定,在水生生物保护区核心区及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坚决禁钓。其他禁捕区域则向休闲垂钓敞开怀抱,既守护了“闲来垂钓碧溪上”的雅趣,也为沿江渔家乐保留生计空间。

多方联动 聚合力护碧水

“禁捕前,我们以湘江为家。”作为一名在湘江的风浪里搏击了三十余载的老渔民,唐深山曾是湘潭县远近闻名的“捕鱼能手”,四年前,他有了新的身份——护渔员。四年来,他随执法船巡护江面,凭借着对湘江水域的熟稔和对非法捕捞伎俩的经验,每年协助缴获非法渔具上百套。“捕鱼是为生计,护渔是为子孙”,唐深山说,身份的转变,守护的正是赖以生存的一江碧水。

退捕渔民唐深山正在抛缆绳

渔民“洗脚上岸”,是十年禁渔政策落地的关键一步。湘潭县精准施策,在落实渔船网具补偿的同时,全力畅通转产就业渠道。通过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托底,对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退捕渔民实施市场就业与政策帮扶双轨并行。截至2024年底,全县69户职业渔民全部实现平稳退捕、安心上岸,为禁渔大局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护渔行动离不开全民参与和高效执法。湘潭县打出“组合拳”:一方面,强化宣传引导。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开展流动科普宣传,沿江设置宣传警示牌190块,发放《倡议书》《禁捕告知书》9000余份,内容涵盖法规、政策及禁止放生物种图谱,并通过省市县各级媒体广泛传播,让政策法规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构建严密网格。覆盖湘江、涟水、涓水的网格化管理体系高效运转,160余名经专业培训的网格长、网格员如同敏锐的“移动哨兵”,将监管触角延伸至水岸线每一寸土地。

相关部门开展执法检查

在此基础上,执法利剑持续出鞘。市场监管部门雷霆出击,严查渔具店违法销售禁用渔具;深入网络平台、农贸市场、餐饮场所,严打违法交易野生水产品;加强对禁渔区销售非法渔获物的查处。3000份《致水产品、餐饮经营户公开信》送达市场主体,强化源头治理,同时对重点经营户上门宣讲政策,严查以“长江野生鱼”等为噱头的虚假宣传,有力营造“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清朗氛围。

从昔日渔舟唱晚,到今天千帆收网、护江情深,湘潭县的禁渔之路,不仅书写着生态修复的坚韧答卷,更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变。莲乡广袤,水清岸绿重现生机;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正从愿景化为实景。“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执法检查与整改整治,同时引导社会各界爱渔护渔,携手守护湘江母亲河,共筑‘水清鱼欢、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陈龙表示。

责编:胡孟婷

一审:胡孟婷

二审:蒋睿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