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 11:24:03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雨田 见习记者 艾京昆
通讯员 陶琛 蒋菲菲
让每场庭审都变成一堂法治课,让每次宣讲都播撒下一粒法治种子。”在常德市武陵区人民法院,一群平均年龄不足35岁的青年干警用脚步丈量法治的维度,用创意拓展普法的广度——他们就是武陵区法院“武好青年”普法宣讲团。
2024年4月宣讲团成立以来,“武好青年”步履不停:走过泥泞田埂,来到嘈杂街道,迈进园区企业,以青春的激情与智慧,将法治的光芒洒满武陵的每个角落。近一年以来,“武好青年”普法宣讲团组织线下普法宣传活动76场次,覆盖人数超10万人。
“普法,像针灸一样找准穴位”
“我婆婆和我爱人一起出钱盖的房子,将来怎么分?”
“我和邻居对共同过道的划分有争议,咋解决?”
翻开湖南省“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个人、武陵区法院法警大队政委、“武好青年”普法宣讲团团长黄幸高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群众前来咨询的法律难题。黄幸高表示,这一习惯源于他的驻村工作经历。
2021年10月,黄幸高担任武陵区河洑镇三星垱社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初到驻点,黄幸高就发现很多村民找上门只为咨询法律问题。
德山人民法庭法官助理、宣讲团成员黄小锋也有同样的感受。在走访德山经济开发区的企业时,黄小锋就时常被问及有关用工风险、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群众有呼声,法院就要有回应。”武陵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熊利波表示,这是组建“武好青年”的初衷。“武好青年”普法宣讲团自此正式启航,从最初的4名成员发展至今,已有40名青年干警加入。
如何让法治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武好青年”的秘诀是:“普法要像针灸一样找准穴位。”
“法院开放日”活动中,胜利路小学40余名师生“零距离”感受法院工作,“沉浸式”体验司法权威。
宣讲团依据专业特长和受众需求,精准组建了“法护春苗”(青少年普法)、“法惠企航”(企业服务)、“法暖万家”(社区民生)、“法治同心”(多元协同)4支普法小队。针对不同需求,通过“菜单式”法治宣传活动,为辖区机关、学校、企业等提供丰盛的“法治大餐”。
今年5月,“武好青年”将法庭搬进菜市场,巡回审理一起农资纠纷案。庭审现场被群众围得水泄不通,法官的“判后普法”模式也让围观群众直呼过瘾。旁听的菜农老陈恍然大悟道:“原来留存交易记录这么重要!”
针对德山经开区企业的痛点,“武好青年”主动上门“把脉问诊”,开出41份“法治处方”。其中一份关于合同风险规避的司法建议,成功为某制造企业挽回了500万元的损失。有企业家感慨道:“法治这束光,照亮了我们营商的路!”
5月16日晚,“武好青年”联合长庚街道在汇景中央广场水街开展“法治夜市”普法活动,将法治宣传融入城市烟火。“没想到逛夜市也能学法律。”经营烧烤摊的张先生开心地表示,“法官讲解的‘好意同乘免责条款’解决了我接送邻居的顾虑。”
民声所问,微光所向。“武好青年”以法治力量纾解了民忧、温暖了民心。
武陵区法院联合长庚街道开展“法治夜市”普法活动,将法治宣传融入城市烟火。
“一次法治实践体验,胜过十次说教”
“校园暴力不是‘小孩子打闹’,而是可能改变人生轨迹的‘龙卷风’。”
“‘00后’整顿职场?先看看劳动合同法怎么说!”
这些既犀利又接地气的普法金句,出自武陵区法院刑庭法官助理、宣讲团成员黄越之手。黄越深知青少年普法不能“照本宣科”,她将法治课堂变身“剧本杀”,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沉浸式体验学生欺凌过程。她又将防性侵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法治拍手歌”,带领同学们齐声喊出“遇人搭讪要防范,不贪便宜不理睬;独处空间须注意,适当距离是常理;肢体接触要警惕,保护自己是第一”的护身口诀。老师们由衷感叹:“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这样的实践体验胜过10次说教!”
武陵区法院法警、宣讲团成员邱童则精选涉学生欺凌的真实案例,凝练出直观的“安全三字诀”,制作成普法视频——出现推搡,立刻举起“停”字牌;听到侮辱性绰号,双手比成小喇叭高喊“告”老师;遭遇强索财物,果断“找”警察叔叔。
“从不敢开口到‘hold住全场’,我用了无数休息时间来演练。”邱童感慨道,“这一年,不是我教会孩子们法律,而是孩子们让我成了‘法律翻译官’。”
“普法不是单向灌输,而是以心换心,双向奔赴。”新入职的“95后”武陵区法院法官助理、宣讲团成员李静雅对此深有体会。李静雅至今仍清晰记得自己在芷兰街道老年活动中心普法时的场景:当她用常德方言耐心为爷爷奶奶们剖析保健品诈骗陷阱后,一位老人紧紧攥着她的手说:“妹儿讲得通透,我都听懂了,这就把那些‘神药’推销电话拉黑!”
一声由衷的肯定,胜过千言万语的嘉奖,持续点燃着“武好青年”的创作热情,激励他们不断打磨出“接地气”“冒热气”的普法精品。
蔬菜育秧基地,法官助理指导种苗大户完善合同条款,减少未来争议。
“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点燃法治星火”
“这个‘影帝’不简单,骗完感情骗存款!”武陵阁步行街大屏上播放的武陵区法院原创短视频《认清影帝 识别电诈》,吸引市民纷纷驻足围观。剧中“恋爱诈骗犯”的夸张演绎,让观众在笑声中识破电诈套路,引发直抵人心的法治共鸣。这部短视频在线上线下都收获了良好反响,一举斩获全省“懂常识、守常规、成常态”网络普法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三等奖。
“我们不能只做法律条文的‘搬运工’,而要生产有‘网感’、带‘温度’的普法产品。”武陵区法院综合办文秘、宣讲团成员吕昕蒙表示,“普法要跟上时代,必须拥抱新媒体。”
近年来,“武好青年”深耕互联网阵地,在《“小武”说法》化身法治导游,带网友学习最生动的普法案例;在《每周“港”一典》中用常德方言解读法律热词,被网友称为“最接地气的普法课堂”;在《第一现场》中用当庭普法的方式,让群众“沉浸式”感受司法威严。
2024年以来,“武好青年”参与创作普法作品196条,单条最高点击量达1121.4万人次。其中,《在家兼职,日进斗金?朋友,你很危险》《员工因未按规定方式打卡被开除,合法吗?》《法官支招应对职场性骚扰》等一批普法作品获《人民法院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推介。2024年4月10日,“武好青年”普法宣讲团在育英德景园小学开展的普法直播,受到了数十万网友的关注和点赞。
“每一次普法宣讲,每一次庭审直播,不仅是在传递知识,更是在点燃法治星火。”武陵区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宣讲团成员赵胜兰表示。“武好青年”正以青春之名、创新之法,让法治信仰在武陵大地生根发芽,破圈生长。
责编:谭好
一审:谭好
二审:齐果
三审:戴志杰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