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洁 郴州日报 2025-08-25 23:20:20
初秋的南岭植物园,林木苍翠葱茏,花卉次第绽放。
在人工种苗繁殖试验基地,郴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市林科所”)高级工程师徐毓泽正为7株破土而出的水松幼苗浇水、除草。她眼神专注、动作轻柔,“今年3月将3克多种子(500多粒)撒播下去,最终只长出这7株宝贝,娇贵着呢。”
徐毓泽介绍,水松属古老的孑遗植物,全国范围内的数量已十分稀少,自然条件下繁殖能力极低。“它喜光,适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对极端气候的抗性很差,怕霜冻、不耐寒,需要丰富的降水。对生境的种种限制,严重影响了它的持续繁衍。”
水松为柏科水松属单种属植物,属落叶乔木,通常高达20米至30米,胸径可达1米以上,树形挺拔,树干通直,有“世纪年轮”之美誉,为中国特有珍贵树种,201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15种极危物种之一。国家林草局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数据表明,我国野生水松分布点有89个,共912株,其中福建省573株,湖南仅郴州发现17株:1株在资兴市州门司镇燕窝村,16株在永兴县大布江乡虎居坑村和江头村,大多为单株,生境主要为农田。
为科学保护濒危物种,郴州市启动实施了水松保护拯救工程,完成野外调查、编号挂牌、与林权所有者签订管护协议、健全种群监测和保护管理制度,并联合市林科所等科研力量科学开展人工繁育种苗。
2015年,市林科所成立了水松繁育项目组,向省林业局申报项目进行野生水松生境调查、人工扩繁、迁地保护、引种回归。完成对全市水松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后,该所优先选择了分布于资兴市、遗传多样性较高的水松古树进行苗木培育,开展育苗试验。
2021年11月,该所项目组成员奔赴资兴市州门司镇和永兴县大布江乡全面摸底调查17株野生水松的胸径、高度、树龄、地点、经纬度、海拔、伴生树种等品貌特征及生存现状,并成功采集成熟球果6斤多。
从球果薄摊阴干到人工脱粒取种,从冬季湿润沙藏到来年春天大棚播种,从每半月一次的精心浇灌施药到幼苗移栽至营养钵袋……每一步都需要科研人员严谨把握水分、气温、光照、湿度等外部环境,科学配比育苗基质、营养液、药剂等生长物质。
经历过2019年旱灾致幼苗生长不良的磨难,也遭遇了2024年台风“格美”导致野外回归苗木大面积受损的重创,在科研人员小心翼翼的呵护下,该所成功培育近4000株水松营养钵苗木,并完成2000多株苗木野外回归和迁地保护试验。其中,2022年在南岭植物园紫薇湖区域回归种植的苗木,成活率达68%。
记者欣喜地看到,一片长势良好、生机盎然的小水松让林邑大地的濒危珍稀物种终于有了后继者。
在播种繁育苗木的同时,市林科所还积极探索切接的嫁接方式育苗,砧木选用池杉,于今年3月2日成功嫁接1061株,6月中旬调查,成活246株,成活率23%。
该所正高级工程师周志远说,水松苗木繁育周期长、难关多,关关都是生死考验。即便种植在林地的苗木长到1米多高,还是会因病虫害死亡,大大影响保存率。“目前,我们正在向省林业局申报项目资金,拟对2022至2025年野外回归在资兴市、永兴县和迁地保育在南岭植物园的1000多株水松幼苗进行抚育和新增西河湿地等3个种植点种植800株,让这一抹从远古走来的生命种群延续下去,生生不息。”
责编:何庆辉
一审:何庆辉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郴州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