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愁河的浪荡汉子——黄永玉小说的画面感与烟火气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5 15:16:46

文丨贺辉才

黄永玉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感触最深的是:这部小说宛如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以细腻入微的笔触、鲜活灵动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充满画面感与烟火气的世界,同时也融入了他对湘西情结的诗意表达。

耀眼的画面感

黄永玉是一位集画家与作家身份于一身的艺术大师,他独特的艺术感知力和表现力,使得他的小说充满了强烈的画面感,宛如一幅幅生动的画作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他以画家的眼光去捕捉生活中的细节,用文字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场景,让读者如临其境。

在《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中,对于故乡朱雀城的描写堪称一绝。“城墙是石头砌的,城门口有个大斜坡,出城下斜坡,进城上斜坡。城里有好些井,四眼井、三眼井、两眼井……有的井边围一圈麻石,有的井用大木方子围起。井边都很热闹,洗菜的、洗衣的、挑水的,从早到晚不断人。”这段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朱雀城古老而质朴的风貌,读者仿佛能看到那石头砌成的城墙,感受到城门口斜坡的起伏,听到井边人们的欢声笑语和水流声,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城画面跃然纸上。

黄永玉对色彩的敏锐把握也在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他描写故乡的山水:“山是青的,满山的树也是青的,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像绿绒毯子似的。田是黄的,一丘一丘,棋盘似的。水是白的,弯弯曲曲,像一条带子。”青的山、黄的田、白的水,简单几种色彩的组合,便描绘出湘西山水的清新与秀丽,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这种对色彩的运用,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传达出他对故乡山水的热爱与眷恋。

在描绘人物时,黄永玉同样善于运用画面感极强的文字,寥寥数语,就能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比如对太婆的描写:“太婆一头白发,梳得溜光,别个碧玉簪子,穿件月白竹布衫,扎条玄色裙子,脚下一双双梁子布鞋,干干净净,利利落落。”这段描写从头发、服饰到鞋子,细致入微,将太婆的端庄、整洁刻画得栩栩如生,一位传统的湘西老太太形象仿佛就站在读者面前。

黄永玉还善于通过动态的描写,让画面“动”起来,增强故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在描写孩子们玩耍的场景时:“几个细伢子在坪坝里滚铁环,一边跑一边喊,铁环在地上骨碌碌地响。有的用竹子做水枪,互相打水仗,一个个淋得像落汤鸡,还是嘻嘻哈哈地闹个不停。”孩子们活泼的身影、欢快的呼喊声以及铁环的响声、水枪的喷水声,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的童年嬉戏图,让读者感受到童年的欢乐与纯真。

爆棚的烟火气

烟火气,是生活的本真味道,是人间的温情与琐碎。黄永玉的小说充满了浓郁的烟火气,他将目光投向普通人的生活,描绘他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展现出生活最真实、最生动的一面。

在朱雀城,人们的生活充满了烟火气。清晨,街巷里弥漫着早点的香气,“卖灯盏窝的摊子前围了好些人,灯盏窝在油锅里滋滋地响,炸得金黄金黄的,捞出来,撒上一层细盐,咬一口,又香又脆。”这段描写,不仅让读者闻到了灯盏窝的香气,更感受到了朱雀城居民平凡而又满足的生活。街边的店铺、作坊,各具特色,“杂货铺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油盐酱醋、针头线脑、香烛纸马……应有尽有。隔壁的铁匠铺里,炉火熊熊,铁匠师傅光着膀子,抡着大锤,‘叮叮当当’地打着铁器,火星四溅。”这些场景,充满了生活的质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的小城之中。

家庭生活是黄永玉小说中烟火气的重要来源。序子一家的生活充满了温馨与琐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桌子上摆满了菜,有腊肉、血粑鸭、酸豆角、炒蕨菜……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天,说说笑笑,热热闹闹。”简单的饭菜,平凡的对话,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家中长辈的教导、兄弟姐妹的玩耍打闹,这些日常生活的点滴,构成了一幅充满烟火气的家庭生活画卷,让读者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力量。

黄永玉还描绘了朱雀城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这些民俗活动是烟火气的生动体现。如过年时的场景:“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杀猪宰羊、打糍粑、做豆腐。门上贴起了大红的春联,屋里挂起了灯笼,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在街上放鞭炮、玩游戏,大人们则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打牌。”这些描写,将过年的热闹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浓厚气息和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中,序子离开故乡后的漂泊生活同样充满了烟火气。他在集美求学时,与同学一起去海边游泳、抓螃蟹,“海水凉凉的,踩在沙滩上,脚下软绵绵的。大家一边游泳,一边互相泼水,玩得不亦乐乎。游累了,就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或者去抓螃蟹,螃蟹在沙滩上横行霸道,一看到人就赶紧钻进洞里。”这段描写,展现了年轻人在异乡的快乐时光,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生活的情趣。

黄永玉笔下的人物,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市井小民,都充满了烟火气。他们有着普通人的欲望、情感和弱点,让人感到真实可信。如序子的爷爷,虽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但也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他对家人的关爱、对家乡的眷恋,都展现出人性的温暖。那些街头巷尾的小人物,如卖货郎、剃头匠、算命先生等,他们的生活琐事、家长里短,构成了小说中丰富多彩的烟火人间。

湘西情的诗意表达

湘西,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是黄永玉的故乡,也是他创作的源泉。在他的小说中,湘西情贯穿始终,他以诗意的笔触描绘湘西的山水、人物和文化,表达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热爱。

湘西的山水在黄永玉的笔下充满了诗意。“无愁河静静地流淌着,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河底的沙石和游来游去的小鱼。河边是青青的草地,草地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黄的、紫的……像繁星一样闪烁。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这段描写,将湘西山水的宁静、优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充满了诗意的美感。湘西的山水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黄永玉心中的精神家园,是他情感的寄托。他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湘西的人物也被黄永玉赋予了诗意的色彩。朱雀城的人们,虽然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但他们有着淳朴善良的品质和坚韧乐观的精神,这些品质在黄永玉的笔下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序子的父母,他们在艰难的岁月里坚守着自己的信仰,用爱和责任呵护着家人和学生;序子的小伙伴们,他们天真无邪、活泼可爱,与序子一起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这些人物形象,充满了诗意的温情,展现了湘西人民的美好心灵。

湘西的文化是黄永玉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通过对湘西民俗、传说、方言等文化元素的运用,展现了湘西文化的独特魅力,表达了对故乡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小说中,湘西的巫傩文化、土家族的哭嫁歌、苗族的芦笙舞等都有所体现,这些文化元素为小说增添了神秘而浪漫的色彩。黄永玉还大量运用湘西方言进行创作,使小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如“搞么子”“要得”“哈数”等方言的运用,不仅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也让读者感受到湘西方言的独特韵味。

在《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中,黄永玉对湘西情的诗意表达,不仅仅是对故乡的简单描绘和回忆,更是对故乡文化和精神的深入挖掘和传承。他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作手法,将湘西的山水、人物和文化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湘西世界。这个世界,既是现实的,又是梦幻的;既是过去的,又是永恒的。它承载着黄永玉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湘西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人性的美好。

责编:龙文泱

一审:龙文泱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