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贵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4 10:45:54
文/秦贵
山风拂动红旗,穿过八月流火,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陈家院村的“童心向党”夏令营营旗猎猎飞舞。三十余名孩子的目光聚在省军区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管继平的肩头,那身橄榄色的军装承载着红土地上的烽烟回响。他拾起一根扁担横在膝上,木纹间的陈年汗渍如河流奔涌:“这担米粮,曾压弯湘西汉子的脊梁;这条棉被,捂暖过雪山濒死的冻骨。”话音未落,蝉声陡然沉寂,唯有纪念馆外的老樟树沙沙翻动历史的纸张。
自洪家关连接刘家坪的砾石路在炽阳下蒸腾。数公里红军长征路的起点,毅然前行的孩子们拽紧了草鞋系带——塑料鞋底被村中巧匠细密扎上布绳,脚踝处却已磨出微红。管继平举起铜哨又放下,只用干涩的嗓音哼起:“红军不怕远征难——”少年人的歌声稚拙地汇入风里,竟惊起松柏树林间的白鹭,展翅掠过花岗岩纪念碑冰冷的棱角。汗水浸透的营旗拂过滚烫的碑铭,旗角裹住的砂砾,带着红军长征马蹄踏碎的星光。
贺龙纪念馆的门前豁然洞开,历史记忆的幕幕扑面而来。这群童真的学子驻足在玻璃展柜前:半条灰棉被碎片陈列在绛红绒布上,断裂处的棉絮如未愈的创口。讲解员的影子投在泛黄作战图间,孩子们却在斑驳的油灯盏前蹲成一片。有人伸手虚抚灯座上的铜锈,指尖悬停处,分明映着当年女红军夜补军装时,灯芯迸裂的火星。
归程车辙碾碎夕照时,管继平回望车窗,桑植县红色记忆里群山的轮廓正熔进赤霞,像极展馆里战斗场景复原如初的底色。他掏出背包里的旧搪瓷缸,缸底红漆“为人民服务”五字,正在暮色里渗出温润光泽。
这场夏令营学子们的行走,终将沉淀为骨骼里红色基因传承的钙质。当洪家关白族乡河谷的晨雾再次漫过青苔石阶,那些被扁担磨红的手掌、被草鞋刺痛的双足、被棉絮与铜锈灼烫的目光,必将结成最坚韧的茧。在物质丰盈而精神不改的年代,陈家院村驻村工作队携手新时代的学子们,通过夏令营重走长征路、重温长征故事来勉励自己:红色教育是红色历史最好的传承。
责编:上官智慧
一审:上官智慧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