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2025-08-23 16:39:41
距离开学不足半月,“新学期换老师”的通知在不少班级群炸开了锅。升学宝的问卷调查中,有近两成家长表示,最频繁的时候,小学阶段一学期更换老师两次以上。还有家长直言,孩子在小学阶段,前后换了10位班主任,几乎每学期更换一个。
为什么新学期会出现“换师潮”?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联系了多所小学、初中学校,发现既有学校根据教学安排的统筹考虑,也有编制有限、合同工教师流动性大以及教师产假、病假等现实原因。
面对新学期老师“上新”,家长们既期待又忐忑,其实背后也是考验着家校如何携手,将开盲盒的不确定性转化为孩子成长的契机。
图片来源于潮新闻AI制图
部分学校实行“大小循环”
根据教师风格和意愿等统筹调整
采访中,有家长表示,小学阶段,孩子在三四年级时,遇到换老师的概率比较高。这一点,在不少小学都有所体现。
“很多学校是根据不同年级来实行教师的‘大小循环’安排的,根据老师的教学风格特点、个人意愿等,统筹安排考虑。”杭州一所公办小学的负责人介绍,在他所在的集团校,一二年级为第一学段,三四年级为第二学段,五六年级为第三学段,一般到了四年级,会有一次大规模的更换老师,“从利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考虑,有些老师的风格和特点比较适合低段孩子,有些老师适合高段教育,所以到了四年级会换上,出发点是为孩子挑选更适合当下阶段的老师。”
不过,也有部分班级实行“大循环”,也就是由一位班主任或者某门学科的老师,从一年级一直带到六年级毕业。“大小循环各有好处。比如小循环,低年级安排年轻教师比较多,比较有活力、想法,更受学生欢迎,到了高年级换上的老师,风格更严肃,教学经验更丰富,符合高段孩子的特点。”大循环的老师,学校通常会选择已经带出过多届毕业生的资深教师来担任,这些老师经历过不同年级,熟悉不同阶段孩子的特点和规律,“六年下来,跟家长孩子磨合得透彻,相互了解熟悉,当然也是有好处的。”
而有公办初中的老师介绍,从学校角度来讲,对于教学安排有统筹安排考量,不会莫名其妙换掉教得很好的老师,出现更换老师,一般有几种情况。
“年级升上去了,比如到了初三,很多初中会有师资的调整,有些老师是一直带初三的;第二种是涉及老师个人身体情况,比如怀孕生娃、生病等等;第三种是学校通盘考虑,比如老师在班级管理上存在一定欠缺。”这位老师坦言,初三面临中考,有的年轻教师学生很喜欢,但可能带班经验、教学经验不足以撑起初三,会有调换的情况。
教师编制“僧多粥少”
非编教师全国赶考
采访中,多位教师都提到了一个现象,代课老师流动性比较大,更换的频率比在编的教师更高。
一所公办小学的校长坦言,教育是有自身规律的,学校教师的编制问题也是如此。“目前,学校教师编制是按法定岗位配制,招聘计划也是按上级文件执行,学校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临聘部分教师。”
这些年,新建学校比较多,有些学校缺老师的情况比较普遍,就会安排代课老师来担任。
“像我所在的年级,一共11位老师,其中3位是代课老师。”一位公办小学四年级的老师告诉潮新闻记者,现在学校编制名额比较少,一年可能就进一两个,这几年推行“雇员制教师”,名额比较多,“是由教育局统一招考的,也需要笔试、面试,但也是非在编的。”
这位老师说,以前的代课老师基本有户籍限制,一般要求本地户籍,这几年开始慢慢不限户籍,所以很多外地考生一边代课,一边全国各地赶考。“去年我们学校就有一个江西人来当代课老师,几乎一年时间都在赶考。今年暑假,他考上了桂林一所公办学校,就从学校辞职了。
因为不限户籍,全国赶考,代课老师考编上岸后辞职,流动性更大。
“学校是统筹安排的,代课老师也会成为班主任,像我们有个班数学老师是代课的,连续3年了,一年换一个。”有老师说,频繁更换对班级成绩倒没有太大影响,“主要还是家长会有想法,有些也会到学校来反映,但人家考上编制走了,也没有办法。”
不过,也有学校的负责人直言,其实不管是代课老师还是临时顶上的退休教师,综合素质都不错,都是学校再三考量下,觉得能胜任当前岗位才会安排的。
“对非在编老师的招聘要求很高,不少是师范院校里的王者专业毕业生,退休老师有丰富的
教育经验。”
从怀孕到病假
换老师背后还有“不可抗力”
不管是大循环还是小循环,或者到关键升学节点换上更有实力的教师,都是学校的正常教学安排,但现实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
一所公办小学的老师说,所在的学校有100人左右的教师队伍,其中男老师只有5人,还有3人是体育老师。整体来看,年轻女老师占了大头,意味着会出现轮流产假的情况。
“学校教师的工作是统盘考虑,不会因为个别教师要‘备孕’就提前减少某个教师的工作量,有的时候排班出来,老师没有怀孕,中途发现怀孕要请假,就要临时找老师顶替。”这位老师说,大部分怀孕教师都是坚持正常上课,只有极个别因身体原因保胎请假,“隔壁班就出现班主任连续怀孕,两年换了两位班主任的情况。”
另外,老师请病假也是突发情况之一。
“去年我们学校有个老师突然生病,学期中一时半会招不到代课老师,就找了一位已经退休的资深教师临时顶上。”有学校的副校长介绍,师资安排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大事,为了班级稳定和教师工作量的考虑,都是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的结果,针对一些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也会准备一些预案,“提前储备具备工作经验的优秀教师,以备不时之需,优秀的退休教师就是选择之一,该顶的时候能顶上。”
记者观察:换老师是场“无言的教育”
不少家长因为新学期换老师而担忧,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也请教了几位资深教育工作者,让他们给家长支支招。
“家长的焦虑,更多的是成人眼光的担忧,其实应该充分相信孩子,引导孩子拥抱、适应新的变化。”杭州一所公办小学的负责人建议,家长不要把目光过多聚焦到老师身上,而是应该多关注孩子本身,“从培养孩子适应能力和学习本质的学习力来说,更换老师其实对孩子是有一定好处的。每位老师的授课方式、管理风格不同,随着老师更换,孩子要面对、适应不同的老师,摸索和老师相处的方式,调整自我学习的方法,这种经历能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在历练中成长也是一场无言的教育。”
在这位负责人来看,学习最终是自我能力的培养。“如果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这本身也是一种成长。”
杭州师范大学文晖实验学校副校长林肖骏说,孩子整个学习历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同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来讲,对喜欢的老师更亲近是人之常情,尤其对于小学低龄段的孩子来说,这种表现会更明显。哪怕到了初中,仍有部分孩子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爱上一门学科。
“不过到了初中,孩子逐渐走向成人,要明确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不能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学习。家长应该引导孩子,走出这种心理。”林老师介绍,教师的调动可能出于学校工作安排、教师个人发展或教学优化等正常原因,未必代表教学质量的下降,学校在安排师资时,会从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等情况统筹考虑,会比家长单一视角更全面、科学,新老师也可能带来新的教学风格和机会,“学校和家长是同一条战线的‘战友’,建议家长不要过多参与到学校的这些人事安排中来,而是应该相信学校和老师。”
教育之路从无恒定风景,真正的课堂或许正是让孩子学会在变化中站稳脚跟。
责编:成俊峰
一审:唐煜斯
二审:唐能
三审:文凤雏
来源:潮新闻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