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文飞策展词:在永和,遇见更好的自己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3 16:05:07

“永和永和”——四字回响,如叩千年灵根。

前一 “永和”,乃溯流而上,向永和九年兰亭水畔揖礼,是血脉的源头,是仰望的星穹;后一 “永和”,则是书社同人掌心相抵的暖意,于艺海之中,互为舟楫,共赴心源。

回望书社行迹,恰似君山新笋破岩,终成修篁凌云。

自 “永和七子” 初试清音,廿七载星霜砥砺,今蔚然二十人同心之林:魏广君、姚启舸、王云飞、孙晓霞、黄云、赵文洁、萧文飞、司马新义、文雨浪、胡紫桂、王祥北、李宏伟、王伟、陈希、王翔、陈文明、朱友舟、梁治国、晏晓斐、史向琼。

此非寻常聚散,实为一场以笔为刃的生命涅槃。当时代大潮奔涌,诸君既互为砥柱,更孤身执炬。陋室青灯映照伏案身影,京华负笈铭刻求索步履,皆为破茧的印记。

又幸得王镛、沃兴华诸公斧引,以高瞻之见启牖灵府。

这场始于洞庭烟雨中的集体淬炼,终铸命运华章:昔时追梦人,今成学府博导、硕导及书坛中坚。笔锋所指,非独境遇之迁,更是将生命根须深扎文化沃土,于时代潮头,筑起传承灯塔。

庙堂之上,文脉薪传:于中国国家画院擎旗领韵,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守望星火,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承学立言,于荣宝斋连缀古今,于南京艺术学院精研书史,于湖南师范大学春风化雨,于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弘毅拓新,于岳阳市美术馆、岳阳市书协筑交流之桥 …… “南极潇湘,北通巫峡” 的巴陵襟怀,于笔墨间淋漓舒展。

江湖之远,灵根深植:云奕阁,甄璧堂,汉逸堂,杖藜书院,艺路同行,古铁艺术,弘正书院,岭云书院,汲虹庐,天逸轩,大宽书法传习馆……根植于个体心性的书法道场,恰似洞庭波光中的点点青螺,稚子于此操管,老生于此悟玄,在墨香氤氲中开枝散叶、薪火相传。

庙堂与江湖交响,书道如洞庭春树,郁郁向天。

此展所陈,非止纸素间的墨华绚烂,实为廿七载生命蜕变的心路镜鉴。当个体与群体如笔锋逆涩行留,于提按顿挫间相契相生,终绘就此浑厚而飞扬的生命轨迹——承载永和人的孤往之勇、同袍之谊,更烙印着巴陵大地 “ 忧乐天下 ” 的精神胎记。

今以洞庭为砚,云梦为纸,邀君共赴此约。愿观者于墨痕深处,见星火燎原之势,听灵根破土之声。

于永和,是否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答案在每位永和人的心中。

二〇二五年 于京华

作者简介:

萧文飞,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学术部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导师王镛、薛永年先生),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寸耕社社员,永和书社社员。

责编:王相辉

一审:杜立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