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万物》“试春气”引热议,立春鸡毛真会飞?

  新京报   2025-08-23 15:51:46

在当下的影视文化中,一些情节往往能引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探讨。

▲《生万物》剧中的“试春气”场景。图/电视剧《生万物》官方账号截图

近期,电视剧《生万物》的情节就引起了关注:剧中,农民在立春时将鸡毛置于竹筒中“试春气”,鸡毛飞起便意味着春气已至。这不仅在网络上掀起热议,还引来了自媒体和机构媒体的解读。

像有权威媒体在短视频账号中,用“土壤热传导作用”来解释鸡毛飞起的现象,称春季地表热通量由负转正,土壤从“吸热”转为“放热”,浅层地温逐步回升,地温、气温与空气运动共同作用,致使鸡毛飞起。

这貌似“科学”,实际上却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错误解读,也有必要从科普角度对其“正本清源”。

立春用鸡毛试春气源于“葭灰占律

这种立春用鸡毛试春气的做法,源自对古代天文学家“葭灰占律”的民间“翻译”版本。

古人的“葭灰占律”,是在密闭的房间内置12根长短不一的律管(对应音律),律管内蒙上一层葭莩灰(即芦苇内膜烧制的轻灰)。基于“阴阳五行”理论,古人认为,随着节气时刻的到来,地下会有一股“阳气”升起,这就是“地气上升”,会促使葭灰向上飞起,以此来验证节气的到来。

在历史上,不少文人雅士、学者乃至官方机构都曾参与过“葭灰占律”的观测。例如,在一些朝代的天文机构中,专门设置人员进行相关操作与记录。然而,经过无数次的观测,结果无一例外都是失败的。

人们并没有真正观察到葭灰按照预想的那样,在特定节气到来时准确地发生相应的变动。但古人之所以执着于“葭灰占律”,背后有着特定的历史原因。

在当时,天文学计算日月运行规律时存在较大误差。那时,还未出现万有引力和微积分等先进的科学理论,古人无法精确计算天体的运行轨迹,导致对日月食等预报有不小的误差,同样,对节气计算的准确性也缺乏把握。

所以,古人想出一种“验证方法”:古人认为,阴阳二气催动了四季变化、炎凉交替,即节气发生的那一刻,地下阳气升起,因此可以通过葭灰飞起,或者民间版本——鸡毛飞起,这种容易观察的变化来验证节气时刻计算是否准确。

但事实证明,这种基于想象和理论的验证方式,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

除了立春用葭灰、鸡毛试春气,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习俗——立春立鸡蛋。据说在立春这一天,鸡蛋更容易立起来。但从科学角度看,这也是没有依据的。

鸡蛋能否立起来,主要取决于鸡蛋本身的重心位置、底面的平整度以及操作时的稳定性等因素。在任何一天,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合适的角度,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都有可能让鸡蛋立起来。

而地球引力在一年中的变化是极其微小的,并不会在立春这一天突然变得特殊,以至于能让鸡蛋更容易立起来。

“葭灰占律”承载古人美好生活期望

“葭灰占律”和“立春立鸡蛋”这类现象,从现代科学理论来看,已经被多次证伪。但在古代,尽管一次次观测失败,古人却并没有新的资源和理论来否定阴阳五行理论。这其实是科学发展停滞的一个标志。

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的认知有限,阴阳五行理论作为一种解释世界的框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需求,但当其与实际观测结果不符时,却难以被推翻。

这是因为,当时缺乏新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体系,人们无法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只能在旧理论框架内不断挣扎。没有认识到“证伪即抛弃错误理论,重新寻找新理论”的重要性。

实际上,在现代科学发展史上,从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到牛顿的经典力学,再到今天热捧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而每次科学理论的突破,都伴随着新的实验方法、观测手段以及数学工具的应用。可以说,这是一个不断发现错误、抛弃错误理论、更新对世界认知的过程。

而在中国古代,由于种种原因,科学发展缺乏这样的创新动力和条件。面对与阴阳五行理论相悖的观测结果时,无法及时进行理论更新,导致谬误流传,科学发展也因此长期停滞不前。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古人的一些谬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能用现代的科学标准去苛求古人。站在历史文化角度,今天我们面对这些谬误,既不必全盘否定,也不能盲目接受。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和人文价值。“葭灰占律”“立春立鸡蛋”等习俗,虽然在科学上是错误的,却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美好期望,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立春用鸡毛试春气、立鸡蛋等现象,虽然在科学上站不住脚,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存在,如今作为民俗游戏,也别有乐趣。对于这些习俗,最重要的是将其保存下来,毕竟历史不可复制。在此基础上,我们再以今天的科学态度加以审视。

一方面,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让大众了解这些习俗背后的真相,避免被错误的观念误导。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那些积极、有价值的部分,如古人对自然的观察方法、对生活的智慧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推动人类对大千世界的认知和探索。

责编:成俊峰

一审:姚懿轩

二审:唐能

三审:文凤雏

来源:新京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