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3 13:52:16
□喻熙荣
“江湖不远,岳阳很近。”
随着这句城市品牌口号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岳阳文旅产业迎来高光时刻:今年上半年,我市接待游客4033.99万人次,游客总花费417.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1%、11.4%。“岳阳旅游”百度搜索指数半年提升220%,年轻客群占比升至52%,入境游客人次及消费额同比分别增长105.8%和89.52%。

“江湖名城”展现的魅力,已成为岳阳的金字招牌。
近日,在岳阳市召开的“十五五”规划专题(推进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建设旅游消费型城市。
在“十五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将其作为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全省发展格局、赋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落子,从理论层面的擘画到长远发展规划的落地,预示着岳阳千亿文旅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
什么是旅游消费型城市?
要深刻理解目标规划的提出,先来厘清一个概念,何为旅游消费型城市?它和传统的旅游城市又有何区别?
旅游消费型城市是指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通过创造和优化消费场景、环境和业态,扩大游客消费规模和能级,驱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城市。
它和传统的旅游城市区别在于:前者从依赖传统景区资源的观光目的地,转向打造注重全城消费体验的沉浸式生活空间,并以消费需求为核心,通过文体旅融合、场景化体验、全业态构建,实现从“旅客一日游”到“深度全域游”的转变。

比如河南省洛阳市,洛邑古城成功入选2024年度全国消费新场景典型案例,景区通过“汉服+”产业链带动文旅消费破圈,构建了从汉服设计、租赁、妆造到跟拍的全产业链条。周边商户从2018年的18家增至目前的1100余家,带动3万余人就业。
福建省厦门市以演艺经济为引擎,整合吃住行游娱购全域资源,推出“票根+”消费模式,将门票用为消费券,串联起文旅体商众多业态,实现从“一场演出”到一座城市深度游的升级。
浙江省杭州市则通过探索“赛事+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塑造新亮点、打造新业态,精心设计“跟着亚运游杭州”主题线路,串联起著名历史景点,实现体育赛事与文旅资源的深度耦合。
实践表明,旅游消费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还能通过游客的体验和传播,强化城市的品牌形象认知。因此,以品牌引领旅游消费,以消费反哺城市经济,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策略。如2024年,洛阳旅游总量突破1.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200亿元左右,“神都洛阳”“汉服融城”等城市名片愈发耀眼。
所以,建设旅游消费型城市,不仅仅是为了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更是对城市未来规划的战略性选择。

岳阳的短板在哪?
提到岳阳文旅,你会想到什么?是登临岳阳楼,俯瞰洞庭烟波,感悟忧乐天下的千古胸怀,还是穿梭在洞庭南路,感受夜幕下的人间烟火……岳阳景点很多、景色很美,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知名度的文旅产品还远远不够。
对于岳阳而言,建设旅游消费型城市,关键是要打破“就文旅做文旅”的思维定式,看到差距、认清短板、找准路径,将城市置于区域乃至全国、全球的城市网络中,从更加广阔的视角审视城市的发展脉络,或许能够找到有益借鉴和思路参考。
上文提到的洛阳、厦门、杭州等城市,通过差异化路径证明:旅游消费型城市的转型升级,需以文化或事件IP为锚点,实现从单一景点到全域消费生态的跃升。

再来看一个岳阳旅游消费市场数据:2024年,岳阳市接待游客7408.21万人次,人均旅游消费1065元,但游客过境不过夜的情况凸显,和省内旅游强市和国内其他旅游消费目的地热门城市相比,岳阳在爆款IP打造、配套服务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还有较大进步空间。
明白了差距所在,才能更好找准前行的方向。
在爆款IP打造上要更“走心”。从西安大唐不夜城“不倒翁小姐姐”到贵州“村BA”全国闻名,从淄博烧烤火爆全网到哈尔滨冰雪热,可以看出打造文旅“爆款IP”对于一座城市“破圈”的重要性。对于拥有岳阳楼、洞庭湖、屈原等全球知名度文化符号的岳阳来说,在打造深度消费体验上仍然大有文章可做。
在配套服务上要更“贴心”。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走出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感受不一样的地方美景。游客走的地方越多,心中就会有“一杆秤”,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各地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如何让游客来了还想来?就需要在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从出行交通、游园体验、智慧导览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升级,让游客在优质的服务中,感受城市温度。
在产业融合上要更“精心”。文旅产业既是民生产业,也是幸福产业,是典型的生态亲和型经济。对于目前的岳阳旅游消费市场而言,旅游收入对于门票经济的依赖度还偏高,如何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增加二次消费、过夜消费,还需找到破题的密钥。
总的来看,建设旅游消费型城市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功夫下在平时,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为游客提供物超所值的产品和体验才能得到游客的“芳心”。

岳阳的底气在哪?
手握多张“王牌”,坐拥天赋异禀的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家底,朝着建设旅游消费型城市的目标奋进,岳阳自然是有几把刷子的。
根据开篇提到的今年我市接待游客总量、游客消费总量的最新数据,岳阳旅游市场规模在持续扩大,消费活力显著增强,国际化水平与对外吸引力大幅提升,反映出岳阳文旅提质升级与精准营销成效明显,发展动能强劲。
在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老味道+新商业”模式成为街区的一大特色,街河口渔市华丽转身,摇身变为“文和友”式餐饮体验地,创意集市上,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令人目不暇接。

走进位于西瓜山片区的洞庭渔歌小镇,渔文化艺术长廊、岳州窑非遗展馆、富有历史气息的街景,让游客感到十分惊艳。从破旧渔村到文化旅游打卡热地,西瓜山片区实现了从面子到里子的蜕变。
从旅游消费热地的单点突破到全域旅游创新升级,建设旅游消费型城市,岳阳的底气从何而来?
首先看产业定位。
文旅产业在岳阳“1+3+X”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被定位为优势产业,是势必要发展好的产业。
近年来,岳阳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高标推进,出台《关于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积极构建“大抓文旅、抓大文旅”工作格局,推动“文旅+”“+文旅”全域旅游业态提质升级。
其次看资源禀赋。
岳阳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集名楼、名山、名水、名人、名文于一体,无论是寻求宁静休闲的旅游体验,还是渴望深入探索的自然观光,抑或是追寻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历史厚重,在这里都能找到你的“心头爱”。这正是岳阳建设旅游消费型城市的最大“底气”所在。
此外,岳阳地处武汉和长株潭两个千万级人口都市圈之间,作为国家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节点城市,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最后看发展机遇。
在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示范效应的带动下,岳阳迎来一波产业焕新、项目上新、城市更新。
省旅发大会18个重点观摩项目中,社会投资占比高达93.5%,创新推出的《今上岳阳楼》《洞庭幻境》《赊月洞庭》等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演艺项目,广受游客欢迎;12条主干道肌理重塑,“四街六巷”焕发生机,20公里沿江环湖生态廊道全面贯通,70多个城市公园和口袋公园投入使用,2100多栋老旧房屋修缮改造;一批文旅新地标“拔节生长”,麋鹿苑、鸟语林、江豚湾三大生态名片项目成为研学游、家庭游、休闲游的热门目的地。
从岳阳手握的几张“王牌”,可以看到信心和底气,读懂优势和未来。
座谈会还明确指出,“十五五”期间将是岳阳市从“文旅大市”“消费大市”迈向“文旅强市”“消费强市”的关键时期,并结合岳阳实际情况,提出了四个区域定位:
一是中国文化、生态和旅游融合示范区;
二是中国最佳江湖生态文化休闲度假胜地;
三是世界一流岳阳楼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示范片区;
四是中部地区文体旅休闲消费中心。
可见,为旅游消费型城市建设打上“中国特色、岳阳表达”的鲜明标签,岳阳已经按下“加速键”,且目标明确、信心满满、动力十足。
责编:王相辉
一审:杜立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