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我连秦朝数学题都不会做?

  长沙图书馆   2025-08-22 19:30:01

虽然正值暑假,但数学作业可不能丢,不如先来做道题吧?

假设你穿越到秦代,大王要你负责建造宫殿里的小楼阁,楼阁台基是个正四棱台,下边长4丈,上边长3丈,台高3丈,你能算出这个正四棱台的体积吗?只有算出体积才能进一步推算堆起这个台基需要多少土石、多少工人,以及建造所需时间哦。

原题取自岳麓秦简《数》:

方亭,下方四丈,上三丈,高三丈,为积尺三万七千尺。

图片

计算如下:

图片

接上题。你为大王建造的楼台真是太棒了!大王想要你再为他建造一座圆台形的“观星台”。巫师占卜后,认为,这个“观星台”的尺寸最好是:台面圆周长5丈,台基圆周长8丈,台高2丈,且要用五色土堆砌这个“观星台”。请你计算一下,需要多少五色土呢?

原题取自岳麓秦简《数》:

員(圓)亭上周五丈,下〔八〕丈,高二丈,為積尺七千一百六十六尺大半尺。其术(術)曰:耤上周各自下之后而各自益

图片

秦汉时期计算圆台体积的方法之一是:

图片

这是因为秦汉算术取圆周率为3。又。1丈=10尺,所以本题古算法如下:

图片

现代数学中求圆台体积的公式为:

图片

让现代人见了都懵圈的应用题,2000多年前的古人却早已掌握。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中国数学史的发展历程悠久且辉煌,其成就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也为世界数学贡献了诸多原创性成果。近年来,多批简牍文献的出土,为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历程提供了坚实的证明。

岳麓秦简《数》

岳麓秦简共计2000余枚,包含我国数学史上现存最早、有系统的数学文献——《数》。《数》记载了81道算题和19种计算方法,其中就有勾股定理的计算内容

图片

岳麓秦简《数》

【收藏信息】现藏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让人惊喜的是,《数》中还有一段有关乘分术的记载,它念起来朗朗上口,类似分数乘法口诀。

比如,“三分乘四分,三四十二,十二分一也;三分乘三分,三三而九,九分一也。”意思是:三分之一乘以四分之一,三四十二,结果就是十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乘以三分之一,三三得九,结果就是九分之一。

图片
图片

电视节目《简牍探中华》

书写于岳麓秦简上的文字刷新了我们对于中国早期数学水平的认知,展现了古人卓越的数学思维与精妙的计算智慧。

清华简《算表》

57.5乘以63.5等于多少?谁能想象,早在23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给出精准答案。

图片

清华简《算表》

【收藏信息】现藏于清华大学

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一批战国时期竹简,学界称之为“清华简”。清华简包含70多篇文献,其中60多篇是已失传2000多年之久、前所未见的佚篇。《算表》特指2500枚清华简中,21支形制特殊、上端凿有圆孔、孔内有丝带残留的竹简。2010年7月12日,数学史专家对该篇竹简进行鉴定,一致认为,这21支竹简不仅具有数字特质,更具有运算功能,是一份实用的运算表。

《算表》呈表格形态,核心部分是由“九”至“一”及其乘积“八十一”至“一”构成的九九乘法表,扩展部分一端为“半”与“半”的乘积“锱”(四分之一);另一端为被乘数及乘数分别扩大至十倍,也就是最大为“九十”与“九十”的乘积“八千一百”。这样便可以通过丝线交叉,运用交换律将两位数乘法转换为四个交叉点数字相加,实现快捷运算。

里耶秦简九九表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充满智慧的先祖就已经会用口诀解决乘法算术题,里耶秦简的出现证实了这一点。

里耶秦简九九表是目前考古发掘获得的时代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实物,比西方的“九九乘法口诀表”早了600多年。与现在使用的口诀表不同的是,木牍正面的九九乘法表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到“二半而一”结束,其中“二半而一”是指二乘以二分之一等于一。

图片

里耶秦简《九九表》

【收藏信息】现藏于里耶秦简博物馆

这三件珍贵的文物——清华简《算表》、里耶秦简九九表和岳麓秦简《数》,共同见证了中国古代数学的璀璨成就。简牍文献这份珍贵的遗产,能够被今人理解、利用,离不开学者们经年累月地整理与研究。通过他们的艰辛探索,我们听到了古人的心事,触摸到古人的心跳。

【简牍展览信息】

4月18日,“简牍不简——简牍文化主题展”在长沙图书馆正式拉开帷幕。展览精心选取30个生动的简牍故事,从典籍文献、政治制度、民俗风情等多个维度,带领观众探寻简牍中蕴藏的千年历史密码。

图片

简牍虽小,却承载着大历史。简牍不简,它如历史长河中的舟楫,带领我们追溯千年前的华夏之光。此次“简牍不简”展览,希望以竹木为舟,渡历史长河;以墨迹为弦,奏文明清音。欢迎前来观展,一起来看看这些老竹片,读读褪色的旧字迹,感受中华文化永远鲜活、永远向前的生命力。

图片

展览主题:简牍不简——简牍文化主题展

主办单位: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承办单位:长沙图书馆、长沙简牍博物馆

展览地点:长沙图书馆一楼知书廊

展览时间:2025年4月18日起

图片

《简帛有声:出土简帛的文献学研究》

刘国忠

借阅地址:长沙图书馆-四楼社科文献借阅室-K877.54/64

本书收录作者多年从事出土简帛研究的文章,属于简帛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性成果。作者对于侯马盟书、张家山汉简、五一广场东汉简等出土文献都做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尤其致力于清华简的保护、整理与研究。本书从文献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出土简帛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文王称王”“武王受命”“周公居东”等。

图片

《中国数学史话》

钱宝琮

借阅地址:长沙图书馆-四楼自科文献借阅室-O112-49/15

中国数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内容非常丰富,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书概括性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包括四则运算、分数、方程、面积和体积、开平方、勾股定理、圆周率、四舍五入、珠算术、剩余定理等,最后以“中国古代数学的特征”为题做了总结和分析。

图片

《西去东来:沿丝绸之路数学知识的传播与交流》

纪志刚,郭园园,吕鹏

借阅地址:长沙图书馆-四楼自科文献借阅室-O1-49/470

本书依据对古汉语、梵语、阿拉伯语和拉丁语等古代数学原典文献的深入解读,通过典型问题和算法的比较分析,力求阐明不同文明数学知识的创造特点、文化特色及其社会作用。同时探讨了在西方数学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数学的内容、方法乃至思维方式发生的重大转变。

图片

责编:刘双

一审:姚懿轩

二审:唐能

三审:赵雨杉

来源:长沙图书馆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