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 2025-08-22 16:42:47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22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乐梧亭 罗文嘉 邵美琪)8月21日清晨5时,天刚亮,一支由长沙市天心区小蜜蜂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志愿者队伍从长沙出发,驱车3个多小时赶往娄底市新化县孟公镇桃溪村,帮助一对年老夫妇抢收稻谷。刘爹爹和杨娭毑,正为3亩金黄却无力收割的稻谷发愁。
(志愿者下田割稻。受访者供图)
熟练割稻,大学生志愿者现场授技
两位老人腿脚不便,子女在外务工,梯田地形复杂,机器难以下田。得知老人收稻难,8月20日,长沙市天心区小蜜蜂志愿者协会迅速发布招募,不到半个小时,11位志愿者响应,其中包括5名“00后”大学生和一位12岁的少年。
8时许,志愿者们开始下田。来自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的邹娟是团队中的“农技能手”,在农村长大的她动作敏捷,一边自己收割,一边教其他人如何握稻、下镰、捆扎。“稻叶边缘锋利,小心手”“捆稻要扎紧,不然挑运会散”……她不时提醒大家。
其他大学生志愿者都是第一次握镰刀,在邹娟的指导下逐渐熟练起来。12岁的汤宥心坚持全程参与,汗水浸透衣服仍不肯休息。“这是我第一次割稻子,特别有成就感。”她抹着额头的汗,笑容灿烂。大家在烈日下协作6个多小时,收割完3亩稻田。
(志愿者下田割稻。受访者供图)
“年轻一代依然尊重土地、不忘农本”
小蜜蜂志愿者协会会长杨士泉表示,2008年开始,“小蜜蜂”开始关注山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至今已牵线资助74名学生完成学业。这次收稻行动,不只是帮农户解决劳动力短缺的困难,更希望让年轻一代体验农事、认识农业的价值。
杨士泉表示:“老人种了一辈子田,对他们来说,稻子不只是收入,更是心血和尊严。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没有忘记他们,年轻一代依然尊重土地、不忘农本。”
田间不只有稻谷,还藏着许多“宝藏”,割稻子的经历也让学生们收获颇丰。稻田里有以稻秆织成的动物小窝,还有肉质紧实、味道鲜美的稻花鱼。志愿者们一边收稻,一边捉鱼,笑声不断。当晚,志愿者们和杨奶奶一起下厨,把稻花鱼煮成鲜美的汤,配上香喷喷的米饭,吃了一顿“自给自足”的晚餐。
责编:高煜棋
一审:高煜棋
二审:黄娟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