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方案惊艳全球智慧教育大会!湖南民院职教数字素养“湘军”输出全国范式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2 12:53:0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李琰 记者 徐典波

8月19日,以“人机协同催生教育新生态”为主题的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是一场汇聚全球50余国2200余名教育精英、政策制定者和顶尖学者的国际盛会

各方期待下,来自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教授李梅,作为湖南省职业教育领域唯一受邀的专家代表,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平行会议上作主题报告,向世界展示数字素养提升的“湖南智慧”与“民族职教方案”,其团队成果引发广泛关注,更获得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韩锡斌教授的点赞。

湖南职教唯一代表,全球舞台发出强音

李梅报告的题目《民族高职院校数字素养提升的校本化创新实践》,聚焦其团队长达十年在师范生、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提升领域的深耕细作与创新突破。报告深刻回应了国家数字教育战略蓝图和民族地区破解“技能鸿沟”与“文化隔阂”的双重挑战,系统阐述了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立足非民族地区办民族教育、服务西部边疆人才需求的独特定位与使命担当。

十年磨一剑,“数字铸魂”范式获权威认证

报告的核心,是李梅团队凝练出的“数字铸魂·四维贯通·全链赋能”数字素养培育创新范式。这一范式以“五位一体”(教、科、研、赛、服)为支撑,形成了涵盖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省级典型案例、平台建设、高水平学术产出、成果转化、显著实践成效、职教出海等七大核心成果的丰硕体系。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会开幕前夕公布的“2025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名单中,李梅团队申报的《四维贯通·全链赋能:民族高职院校数字素养校本化提升的创新实践》案例成功入选。这标志着该团队已连续年(2023—2025)获得国家教育部“智慧教育优秀案例”的权威认定,充分彰显了其创新实践的前沿性、有效性和可推广性,为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湖南样本”。

李梅在报告中详细拆解了团队如何精准破解数字素养培育中的“教之困、学之痛、评之殇、管之弊”四大核心难题。破教学之困,建产教同步生态,创新课程与师资体系;解学习之痛,构虚实融合模式,实现个性化培养;治评价之殇,立数据驱动标准,实施多维精准测评;除管理之弊,促多元协同治理,推动资源开放共享。

多方认可,“校本实践”跃升“全国范式”

李梅系统、深入且富有创新性的报告,赢得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在接受《中国教育报》采访时,记者高度认可李梅教授团队的研究选题价值,并鼓励团队深化研究、拓展成果矩阵,推动项目实现规模化应用。《中国教育报》表示将持续关注团队进展,期待其未来产出更具示范引领作用的系统性成果。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韩锡斌教授在会后交流中特别点赞了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团队的实践探索,认为其“数字铸魂·四维贯通·全链赋能”范式,成功实现了从校本实践到湖南标杆再到全国范式的两次飞跃,为民族地区乃至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和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在全球智慧教育浪潮奔涌的今天,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李梅教授团队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扎根民族职教沃土,勇闯数字素养提升的“深水区”,其凝练的创新范式、破解的系统方案、取得的丰硕成果,不仅连续获得国家最高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威认可,更在全球顶级教育盛会上发出响亮的“湖南声音”,赢得国际同行的尊重与赞誉。这支来自洞庭湖畔、根植湖湘文化的职教“湘军”,正以其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实践探索,为民族地区职教学子点亮数字未来,为中国乃至世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着不可或缺的“湖南力量”与“中国智慧”。

责编:王相辉

一审:杜立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