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政区划变迁看昭陵到邵阳的千年人文地理演进

颜亦楚   湖南省民政厅   2025-08-22 11:14:58

西周召伯,甘棠布政春秋白善,垒土筑城资水横贯,邵水交汇资源富足,交通便利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山河毓秀,民风淳朴物华天宝,文化昌明。

宝庆第一福地玉清宫。图片来源:红网论坛

姓名:邵阳市(Shaoyang Shi),古称宝庆。

地理位置:位于北纬25°58'至27°40',东经109°49'至112°57'之间,总面积20824.30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代码:430500000

人口面积: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4年末辖区总人口807.95万,其中常住人口629.97万。人口以汉族为主,另有苗、瑶、回、侗、土家、壮、仫佬、黎、满、白等42个少数民族,超过1000人的有苗、瑶、回、侗、土家、壮族等6个少数民族。

地名变迁:邵阳之名始于西晋,历史上曾名昭陵、邵陵、邵阳、邵州、宝庆。

山清水秀的好风光。图片来源:谢文喜

每一个政区名称背后,往往承载着厚重的地名故事、地域文化、人文传统和国家记忆。

一、从昭陵到宝庆郡县更迭

秦属长沙郡。西汉初设昭陵县,属长沙国。

东汉初属长沙郡,后属零陵郡。

三国东吴乌程侯孙皓在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分零陵郡的北部设昭陵郡郡治在现邵阳市。

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昭陵郡为邵陵郡,郡治设在邵陵县城的江北(治今邵阳市北塔区境内)。改昭阳县为邵阳县(治今邵东市境内)。

隋省邵陵郡入长沙郡。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改为邵州。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472年)设置邵州邵阳郡。

宋理宗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设立宝庆府,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置宝庆路,明洪武初复称宝庆府,清因之。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府为宝庆县,改属湘江道。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宝庆为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治所,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复名邵阳县,1949年10月10日解放。

青黛石桥 鎏金灯带。图片来源:国典国志

二、裂变与新生:现代邵阳的区划重组

1949年10月设置湖南省邵阳区督查专员公署驻邵阳县城(简称邵阳专区)以驻地命名。辖邵阳、新化、武冈、新宁、城步、隆回六县。

1950年7月,析邵阳县城区和郊区置邵阳市(县级)。

1951年析新化县置锡矿山特区(县级)。

1952年邵阳县人民政府迁驻塘渡口。同年,析邵阳县东部置邵东县,析邵阳县东北部和新化县东南部置新邵县,析武冈县置洞口县,废锡矿山特区入新化县,以撤销之益阳专区原辖湘乡、双峰、涟源三县划属邵阳专区。

1953年邵阳市改为省辖市,授权专署领导。

1956年撤销城步县,设城步苗族自治县(驻儒林镇)

1958年以黔阳专区所辖绥宁县(驻长铺镇)划属邵阳专员公署。邵阳专员公署辖1市、12县、1自治县。

1961年析新化县东南部置冷江市,析涟源县东部置娄底市。

1962年撤销冷江市入新化县,撤销娄底市入涟源县。

19657月湘乡县划属湘潭专区。

1968年,邵阳专员公署改称邵阳地区。

1969年10月析新化县置冷水江市(县级),邵阳地区辖邵阳、冷水江两市和邵阳、新邵、涟源、双峰、邵东、新宁、武冈、绥宁、洞口、隆回、新化及城步苗族自治县。

1977年邵阳市升为省辖地级市,仍由邵阳地区代管。同年9月,析出冷水江市和涟源、双峰、邵东、新邵、新化五县置涟源地区12月邵阳市设东区、桥头区、郊区。

1983年2月,撤销邵阳地区,其所辖区域邵阳市;7月,恢复邵阳地区。辖邵阳、隆回、洞口、武冈、新宁、绥宁6县和城步苗族自治县;新化县、冷水江区划入娄底地区。

1986年1月撤销邵阳地区,原辖行政区域划属邵阳市。

邵阳市行政区划图 图片来源:《湖南省行政区划简册2025》

当今家族成员

辖: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

代管:武冈市、邵东市

双清区:工匠精神的熔炉

邵阳市双清区行政区划图 图片来源:《湖南省行政区划简册2025》

因古宝庆十二景之“双清秋月”得名。1997年10月,邵阳撤东区、西区、郊区三地,剖置双清、大祥、北塔三区,此乃双清建制之肇始。今辖九衢(兴隆、龙须塘、汽车站、小江湖、东风路、桥头、滨江、石桥、爱莲)、二镇(高崇山、渡头桥)、一乡(火车站)。身为宝庆古城手工业中心,“宝庆三刀”(剪刀、菜刀、剃刀)在此发源。清代以来,苗侗工匠与汉族匠人共创“宝庆五金”技艺,国家级非遗宝庆竹刻融合苗族银饰錾刻、侗族木雕彩绘、汉族书画,精美绝伦伴随双龙紫薇公园、莲荷森林公园等相继建成,五大生态文化公园连成一片,“此花红满堂”的紫薇、“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莲花都在让这个工业老区旧貌换新颜,焕发出别样的生机。

大祥区:古城文脉的活化石

邵阳市大祥区行政区划图 图片来源:《湖南省行政区划简册2025》

作为西汉昭陵县、西晋邵陵郡治所,护国军神蔡锷“挥刀斩帝制”的血性犹存檐椽间,昭陵西路的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湘西苗胞上的“苗绣抗战旗”,见证各民族共赴国难的史诗。 今人承“宝古佬”吃得苦、霸得蛮之精神,在文旅融合中复现古城风华:仙人井历史建筑群如旧,蔡锷故里博览园香色荷园接天映日,板桥蜜柚基地千亩金果垂枝,尽显“山山绿,家家富”的当代田园诗画。

北塔区:跨江发展的地理先锋

邵阳市北塔区行政区划图 图片来源:《湖南省行政区划简册2025》

辖原东区江北街道及郊区三乡,经廿载裁并整合,今成“二街一乡”格局:新滩镇街道、状元洲街道、陈家桥乡。此建制既承古城肌理,亦拓滨江新境。其跨江之势,使北塔有“襟三县而带两区”之姿——资江五桥飞架,与资江一桥、二桥等共织“天堑通衢”,使北塔成邵阳北拓之咽喉,湘窖生态文化酿酒城以“一瓶酒”破局北塔文旅崛起,并于2022年获省级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湘窖,敢为天下香。图片来源:湘窖酒业官网

邵东市:素有“百工之乡”、“商贸之城”的美誉,早在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就曾设立昭阳侯国。1952年2月16日,邵东县正式建县,隶属于邵阳专区。1977年,邵东县划属涟源地区,1983年7月改属邵阳市至今。2019年7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邵东县,设立县级邵东市,以原邵东县行政区域为邵东市的行政区域。作为湖南省的重要县域之一,在经济发展、交通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前景。

触摸古城的脉络。图片来源:国典国志

武冈:倚雪峰山得名,明清为宝庆府辖州,素有“三省通衢”、“黔巫要地”之称。全市总面积约1549平方公里,辖有4个街道、11个镇和3个乡,下辖281个村和34个城市社区。武冈市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文景年间(公元前179年)即设立武冈县,后历经多次行政调整,于1994年撤县设市,成为县级市。武冈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有资水和夫夷水两大水系,河流众多,水文资源丰富。武冈市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有众多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如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古城墙、屈子庙、黄埔军校武冈分校、中山堂等,是湘西南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武冈市同宝楼。图片来源:国典国志

邵阳县:地处资水上游,县域地形南高北低,东南部河伯岭山脉主峰海拔1,455米,为全县最高点。其1950年析邵阳城区置邵阳市(县级),1952年县治迁至塘渡口,同年析出邵东县、新邵县等区域;1997年划出陈家桥乡归邵阳市北塔区,形成当前区划框架。截至2025年,全县辖13个镇(塘渡口镇、白仓镇、金称市镇、塘田市镇、黄亭市镇、长阳铺镇、岩口铺镇、九公桥镇、下花桥镇、谷洲镇、郦家坪镇、五峰铺镇、小溪市镇)和7个乡(长乐乡、蔡桥乡、河伯乡、黄荆乡、诸甲亭乡、罗城乡、金江乡)。县政府驻塘渡口镇凤凰街206号。

邵阳县县城航拍图。图片来源:国典国志

新邵县处湘中腹地,踞湖南省几何中心,素有“楚南屏藩”之谓。1952年析新化、邵阳二县首字而置,隶邵阳市,辖十三镇二乡,县治驻酿溪镇大新街。其地幅员千七百六十三平方公里,形胜呈“八山半水一份田,半份道路加庄园”之局,嶙峋峒地交错溪谷,资水纵贯如带,龙山穹窿峙立,千米峰峦凡百三十有六。

溯其沿革,春秋属楚,秦隶长沙,历代更迭频仍。建制之初,辖乡三百一十九,经嬗变而精简约省。昔有“树大开茬,儿大分家”之谚,暗合区划析置之理。至丁酉年(1997),陈家桥乡划归北塔,疆界复调;丙申岁(2016),大新、太芝庙二乡撤乡建镇,遂成今制。

日出岳屏峰 胜似山水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隆回:取自“神龙回望”传说,寓山川眷恋。其历史沿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地,后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最终于1947年三县析置,正式设立隆回县。魏源——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就诞生于此,如今,其雕像临江峙立,手执《海国图志》,眸含“师夷长技”之思,恰如民谚“睁眼看世寰,宝庆出真龙”。

魏源广场。图片来源:谢文喜

洞口: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1952年析武冈置县,因320国道穿行峭壁“洞口塘”定名 ,隶属于邵阳市。近年来,洞口县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雪峰蜜橘种植面积达12万公顷,年产量超7万吨,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一,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

平溪江湿地。图片来源:国典国志

新宁:千年古县,其建置可追溯至西汉夫夷侯国(前124年),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正式定名“新宁”,寓意“绥靖安宁”。世界遗产崀山是县域核心名片,拥有全球罕见的丹霞地貌奇观,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AAAAA级景区,诗人艾青赞其“赛桂林”。素有“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新宁”之誉。

崀山:丹霞之魂,国之瑰宝 图片来源:湖南省行政区划简册(2025)

绥宁隶邵阳西南陲,襟五县而锁湘桂,宋崇宁二年(1103年)置县,取“绥之以宁”之意。2015年“裁乡并镇”,今辖八镇一乡八民族族乡(苗侗瑶少数民族),县境层峦濯翠霭,雪峰支脉占域七分,巫水绕一个“V”字形继续向北汇入沅水。县城建“V”字形的两侧,四周绿意盎然,四季皆是美景,更有大自然最后一片绿洲之称的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日之绥宁,已蜕变成“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每年的“四八姑娘节”游人如织。

上堡古国。图片来源:国典国志

城步: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隋末,肖铣在此设武攸县,为设县之始;明弘治十七年置城步县,城步之名沿用至今。195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城步苗族自治县,成为湖南省唯一苗族自治县。1986年1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邵阳地区建制,实行市管县体制,城步苗族自治县划隶邵阳市。今天的城步,以南山国家公园为生态中枢,借“六月六”山歌节声动湘桂,更有着“中国南方乳业之都”的称号。

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城全景图。图片来源:国典国志

三、古韵新名:地名中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印记。

铁打的宝庆铸汉,邵阳男儿最能战”,作为拥有千年历史的著名古都,邵阳的地名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民间智慧,融合了三国传说、廉洁训诫、地理特征及工业传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图片来源:国典国志

1、和三国相关的传奇地名

步月桥:传说关羽被貂蝉所惑,张飞在诸葛亮指点下,从隆回九龙山取回莫邪宝剑,最终关羽在此桥斩杀化为貂精的貂蝉。故事虽为附会,却凸显了张飞的忠义形象。

图片来源: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

白马田:张飞为化解佃农与财主的赋税纠纷,让白马绕田奔跑,圈内田地皆减半赋税。白马所圈之地覆盖所有佃农田土,此地遂名“白马田”。

鼓楼亭:三国时,诸葛亮在铁砂岭建亭置鼓,派兵驻守。一旦发现敌情即擂鼓警示嗜酒的张飞。此地因此得名“鼓楼亭街”。

鼓楼亭一角。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祭旗坡:诸葛亮率军平定孟获叛乱前,在邵阳南郊百花坡祭旗出征,后此地改称“祭旗坡”。附近还有“棋盘岭”,传为诸葛亮对弈之处。

2、廉洁训诫地名

曹婆井:曹婆得仙人相助,井水变酒致富,却贪心抱怨“无酒糟喂猪”,仙人收回法术,井水复归平凡。故事警示知足戒贪。

曹婆井 湘窖泉。图片来源:湘窖酒业官网

屙米石:邵阳县谷洲镇一石缝每日流出一碗米供和尚度日。和尚贪心凿宽石缝欲多得米,却流出糠秕,再凿后仅出臭水,最终饿死。地名“屙米石”由此而来。

3、自然与信仰而来的地名

状元洲:资江沙洲传有金鸭婆夜间发光,洪水不淹洲。唐代邵阳人胡曾(一说状元及第)使此地得名“状元洲”。民谣云:“水打状元洲,清官不久留”,暗喻清官难久任的无奈。

非物质文化遗产滩头年画。图片来源:谢文喜

白水洞:邵阳古泉“白水洞”有对联:“进古泉饮十口白水;登重岳赏千里丘山”,巧用拆字(“白水”为“泉”,“千里丘”为“重”)融合自然与人文。

新邵县白水洞。图片来源:国典国志

4、从手工业、矿产现代工业地名

打铜街(今大同街):清代铜匠聚居地,以制作铜器、秤具闻名,雅化后称“大同街”。

铁炉巷:铁匠作坊集中地,专造铁锅、农具,因谐音常被误为“铁路巷”。

三一路:2006年“三一专汽”在邵阳经济开发区设立产业基地。至此便有了:三一重工掘地取金,铁臂撼动环球基建更见智能制造园中,机械臂起舞如傩戏的热闹场景。

5、铁打的宝庆

清咸丰九年(1859年)宝庆会战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率20万大军围攻宝庆府,而守城湘军仅4万(多为新兵)。凭借三面环水(资江、邵水)、一面靠山的地形,以及宋代始建、明清加固的砖石城墙(设瓮城、炮台、护城河),湘军死守三个月。石达开因粮草耗尽、援军夹击(湖北李续宜部驰援),最终溃退,慨叹:“真是铁打的宝庆!”

邵阳市荫家塘。图片来源:国典国志

云带钟声穿树去,月移塔影过江来。多情的山水孕育出多元的文化。两千年的区划变迁,43次重大区划调整邵阳秉承着“一半书香气,一半霸蛮劲”的湖湘精神,缔造出一个又一个英雄传奇——“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护国将军”蔡锷,开国将军姚喆等等,将军故里,红色热土,薪火相传。邵阳正从一个“码头城镇”逐渐蜕变成县县通高速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截至2024年底,邵阳8个县市区通高铁,武冈机场通航,形成了“铁公机一体化”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是全国三、四线城市中为数不多拥有始发直达北上广深高铁的城市。正在加紧建设的国家“八横八纵”南北高铁大通道呼南高铁邵永段,是邵阳市实现通江达海、融入粤港澳、对接东盟的“主动脉”。

今日邵阳,不仅是交通要塞,还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以及“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湘中新兴工业城市,装备制造、新型显示、中医药、特色轻工等九大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全球70%的注塑打火机、全国60%的书包和40%的小五金套件源自邵阳,享有“世界打火机之都”美誉。“邵阳猪血丸子”“洞口雪峰蜜橘”“隆回金银花”“武冈铜鹅”等十大地理标志产品闻名遐迩境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崀山、南山、虎形山等自然风光更是响彻海内外,还有花瑶挑花、滩头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赤忱的红,还是惬意的绿,邵阳正以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的敏锐姿态,借时代春风实现全方位跃升。未来的邵阳如同资江上泛起的涟漪,又如矗立千年的东塔题壁所书:资水日夜流,文脉亘古长”。

美丽的花瑶请你看过来。图片来源:谢文喜

铁花火雨兆丰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策划:邵阳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

执笔:颜亦楚

附:本文参考文献:《湖南古今地名词典》《邵阳市政区大典》《湖南地名志《湖南省行政区划简册2025》《国典国志》等,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致谢忱!

责编:杨鸿雁

一审:杨鸿雁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省民政厅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