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团播就该凉凉

  南方日报   2025-08-22 10:49:23

近期,一种名为“团播”的直播形式成为争议焦点。何为团播?顾名思义,出现在荧幕前的主播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或是合作跳舞唱歌、或是竞争PK,旁边还会有主持人热情喊麦,催促观众为喜欢的成员打call。

来源:新晚报微信公号来源:新晚报微信公号

团播为何走红,与传统的直播又有何不同?荧幕前的组团出道,意味着更职业化的模式,更激烈的竞争,以及更少的自主权。主播不再是整场直播的绝对中心,更不用亲自开口调动气氛、索要礼物打赏,而是一种直播资源。整场直播的内容和走向,则由负责精心包装、选角推流的团队和直播公司来引导。

这似乎折射出直播行业发展的趋势。早期直播条件相对简陋,更多是依靠主播的个人能力来控场,像是“戏角子”;而随着直播公司、MCN机构入场并逐渐做大,更像是“戏班子”。从团队围绕在主播身边提供服务,到主播需要依靠团队的包装推流,实则是一种权力的转移。好处在于,给了新人主播和腰部流量集中曝光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顶端优势”;通过专业的编舞、拍摄,团播打造出更多精品节目,为观众带来新颖的体验。但同时也滋生了许多乱象,尤其是可能助长部分直播行业的顽疾。

比如,合同陷阱。此前就有报道揭露部分MCN公司在合同中暗藏巨额违约金,在直播时长、流量考核等关键部分含糊不清,在收益分配、礼物提成等涉及核心利益的内容加入“霸王条款”。随着团播的出现,许多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部分合同虽然对个人部分要求不高,到头来却要考核团队流水、直播间活跃度,不达标则强令主播买单。

再比如,畸形竞争。多数直播平台为了吸引用户消费,提升直播效果,常常人为营造竞争氛围,教唆攻击、炫富攀比,诱导双方粉丝“为爱氪金”。畸形竞争更是滋长了部分恶俗直播,“没有打赏不准停”“要么C位要么走人”,为了迎合观众的喜好,部分主播选择利用低俗擦边内容博眼球、直播间外情感欺诈诱导消费。

团播看似低门槛,却更需要理性参与、协同共治。说到底,直播行业颇有种“三方博弈”的趋势,主播、观众和背后的直播平台、直播公司共同参与又相互制约,任意一方越界都会导致结构失衡,进而引发一系列乱象。而行业如此脆弱,根源是监管缺位、规则缺失,部分MCN机构频频操纵虚假低俗直播却未受到有力的制裁;部分主播使用“马甲号”逃避监管,平台为吸引用户消费不择手段……凡此种种,即便有优质内容、新颖形式也难以脱颖而出,最终被博眼球、博流量的低俗之风沾染。

整治团播乱象,要从源头出发,根治隐藏在直播间里的顽疾,莫让其野蛮生长。应持续开展“清朗”专项行动,完善行业标准,将低俗团播和其他畸形的直播形式一网打尽。

责编:施泉江

一审:施泉江

二审:李茁

三审:唐婷

来源:南方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