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工会织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田野建起“暖心之家”

罗晓芳 范骞予   湖南工人报   2025-08-22 10:27:17

初秋的晚风里还裹着白日的余温,长沙县金井镇农裕村的夜空却早已被欢腾的旋律点燃。该村职工陈芳揣着水杯,脚步轻快地掠过田间小道。曾经一到夜晚就窝在沙发里刷手机的她,如今成了农裕村工会活动中心的“常客”。不大的广场上,十余名男女老少踩着鼓点扭动腰肢,广场舞的节奏混着此起彼伏的笑声,把寂静的乡村夜晚搅得热热闹闹。

谁能想到,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场地,之前还是间堆着杂物、满是灰尘的闲置厂房。如今推门而入,500平方米的空间里藏着太多惊喜:工会办公室窗明几净,健身室的跑步机转得正欢,象棋桌前两位老者正为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乒乓球台旁的喝彩声阵阵传来……这个从“闲置厂房”变身的“暖心之家”,彻底改写了村级工会“没阵地、没活动、没人气”的老模样。

农裕村的这场蝶变,恰是长沙县工会深耕乡村大地的生动注脚。近年来,随着稻田里“长”出了合作社,菜棚里“撑”起了产业链,越来越多农民放下锄头成了产业工人、合作社社员。可分散在田间地头的他们,想学门新技术没人教,遇着权益纠纷没处说,就连想找个地方聊聊天、解解闷都难。单是农裕村辖区内,登记在册的工会会员就有近200人,如何把这些“散落在田野的珍珠”串起来,成了当地工会琢磨的头等大事。

“党建领着工建走,工建围着群众转。”在长沙县总工会、金井镇工会联合会的指导下,农裕村工会将目光投向村上那间闲置厂房。清杂物、刷墙壁、添设备,村民们你搬一张桌子,我捐一把椅子,硬是把冷清清的旧厂房改造成了五脏俱全的工会活动中心。从此,田野间有了能遮风挡雨的 “暖心家”,工会的触角真正伸到了乡村最深处。

走进农裕村工会活动中心,暖意总在不经意间涌来。职工书屋里5000多册藏书摆得满满当当,农技手册、小说杂志、儿童绘本一应俱全。

种粮大户饶玉华最近成了这里的“明星”——晚稻种植期那阵,他揣着本写满密密麻麻批注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指南》,在书屋的长桌旁开起“田间小课堂”。“书里的招儿,咱地里正用得上!”他讲得唾沫横飞,村民们听得聚精会神,书本上的白纸黑字逐渐变成稻穗上的金黄。

热闹的活动也在这里开展了起来。三八妇女节的饺子大赛上,婆媳搭档擀皮儿、包馅儿,面香里裹着浓浓的亲情;“七一”重温入党誓词时,老党员带着新同志在红色故事里汲取力量;每月来驻点的法律顾问,用“张家征地、李家欠薪”的家常话解读劳动法,让生硬条文变得听得懂、用得上;还有志愿者骑着单车、挎着小喇叭来陪留守儿童做游戏,孩子们的笑声洒满阵地。这些贴心服务,让“家”的温度直抵人心。

“工会不是搭个棚子搞活动,是要把人心拢成一团火。”农裕村党总支书记、工会主席饶永安算起了账:活动中心改造后,每天来的人比以前多了好几倍。以前广场舞队凑不齐几个人,现在几十人的队伍排得整整齐齐;以前村民碰面就聊家长里短,现在张口就是“哪本书讲的施肥技巧好”“工会啥时候再请专家来”,学技术、谋发展成了村里新风尚。

感应到大家渐涨的热情,最近饶永安还琢磨着要请00后“星沙工匠”汤郑鑫来村里教无人机植保,“让年轻人带带劲儿,我们这乡村振兴的步子能迈得更欢!”

责编:陈丽丹

一审:陈丽丹

二审:甄荣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工人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