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2025-08-21 18:52:27
桃源县城俯瞰。刘泽华 摄
今年来,“品质桃源”文明创建提升工程工作专班紧扣“精致精美、文化文明、宜居宜业、活跃活力、人见人爱”目标,全面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融入城市治理的每一个细节,对照“27个全覆盖”任务清单稳步推进。这些努力,正化作每日十二时辰里的寻常片段,藏在小城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循着时间的足迹,看看这座县城如何在点滴间向好生长。
寅时(3:00-5:00) 小城初醒
凌晨四点半,伯赞路的路灯裹在黏腻的暑气里。张师傅扳动清扫车操控杆,机械臂转动间,落叶与尘屑被尽数收揽。这是今年新增的10台大型清扫设备之一,配合5台洒水车,让县城机械化清扫率达到了90%。群众先前念叨的垃圾车清运不及时、洒水车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均已妥善解决。
巷口,环卫工人老李正蹲身用抹布擦垃圾箱上的污渍。清扫车的后视镜里,路面亮得晃眼。那些小型保洁车钻过的小巷,此刻定也清爽得很。
卯时(5:00-7:00) 晨光溢翠
晨光漫过双洲公园的树梢时,太极爱好者们正伴着清露舒展拳脚。一招一式,刚柔并济。深吸一口气,满是草木的清新。这两年,全县累计补种行道树801株,灌木5664株,栽种鲜花31.1万株,修复绿化带立石1100米,让群众“多些绿色、多些花香”的呼声变成了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实景。
太极爱好者们正伴着清露舒展拳脚。陈立新 摄
对岸的荷花农贸市场里,摊位归区划线分明,公平秤在入口处显眼立着,新鲜蔬果码得整齐,早起的居民拎着布袋穿梭,热闹中透着规整。
辰时(7:00-9:00) 坦途安渡
“以前走路总盯着脚下,就怕踩空崴脚,现在踩着踏实。”送孙子上学的王奶奶走在人行道上,语气里甚是满意。
市民脚下的“小坎坷”就是为群众办实事要跨过的“硬门槛”。“品质桃源”提升工程推进以来,市政部门把群众反映的“路不平、板松动”记在心上,对全县3.8万平方米路面进行了翻新,更换了81处松动的人行道板。如今县城区人行道板和井盖日常完好率分别超过98%、95%。
到了校门口,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帮着疏导人流。王奶奶看着孙子蹦蹦跳跳汇入同学中,朝志愿者笑了笑,心里头敞亮又安稳。
巳时(9:00-11:00) 街巷焕彩
临沅路上,退休教师刘老师正对着墙绘拍照。桃源新老八景、傩戏风采等画面次第铺开,引得路人频频驻足。“这些画里有桃源的根与魂。”刘老师感慨道。
路人驻足欣赏临沅路“桃源新老八景”墙绘。彭雅婧 摄
像这样的墙绘还有不少,文艺志愿者已完成后东街、人民医院旁、临沅路沅江风光带等13处围墙的手工美化,累计超过3000平方米。
街角的公益广告牌下,一位妈妈牵着三岁小孩,指着“桃源好人”彭恒喜见义勇为的事迹轻声讲解,孩子似懂非懂地听着。如今,县城402处公益广告遍布街巷,把身边人的暖心故事化作了触手可及的文明印记。
午时(11:00-13:00) 健身热潮
纵身起跳、抬手投篮,篮球入网的脆响混着欢呼声传开。
放暑假后,二里岗社区的小李成了新开放篮球场的常客,出门10分钟便可抵达。
浔阳街道在新建的幸福佳苑体育场地举办运动会。朱彪 摄
今年,桃源按照“20个篮球场、50个羽毛球场、100个乒乓球场”规划推进建设,目前首批场地免费开放,后续9个地块正在加速施工,“10分钟健身圈”初见雏形。加上举办的羽毛球混合团体赛、门球赛等6场体育赛事,以及乡镇街道20余场运动会,更是点燃了全民运动的热情。这份从“盼健身”到“享健身”的转变,说到底,就是党委政府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具象化了。
未时(13:00-15:00) 天朗线清
午后,住在凤凰家园的张阿姨午睡醒来,推开窗透气时,才发现曾经缠绕的“蜘蛛网”不知何时已不见踪影。
这清爽的景象,得益于前段时间全县飞线集中整治:866个弱电机箱完成了标准化整治,3条主干道、24条巷道的缆线也已捆扎成束。当初走访时,居民“抬头见乱线”的抱怨,如今成了“开窗见晴空”的舒心。
阳光穿过无遮无挡的空中,径直落在张阿姨楼下的路面上,也照亮了窗台上那盆悄悄舒展叶片的绿植。
申时(15:00-17:00) 活力涌动
文体中心篮球场,“乐”动花样青春快闪活动正酣:舞狮红绸带在阳光下翻飞,武术少年拳脚带起风,架子鼓节奏震得地面发颤……围观的群众拍着手、跟着晃,现场好不热闹!
今年来,全县已策划举办“多彩童年 阳光成长”、“‘乐’动花样青春”、“人间四月天 平安永相伴”等10场快闪活动,场场人气爆棚,这实打实的热闹,正是整座县城活力奔涌的写照。
“守护健康 拥有健康” 快闪活动现场:“国家喊你来减重”健身操表演。周桂成摄
酉时(17:00-19:00) 夜市开张
东方明珠夜市的灯光次第亮起,摊主陈哥正给烤串均匀刷上酱料,滋滋油花裹着香气散开。“以前推着车到处找地方,现在有了固定摊位,心里踏实多了!”他擦了擦手,笑着说生意比以前好了三成。
这变化源于桃源推行的“定点定时+分类管理”:开放东方明珠、二大巷夜市,增设临时摊位77个,规范流动摊贩300余人次,动态清零占道经营问题。
从“驱赶式管理”到“服务式引导”,作风的转变,让烟火气里多了份井然有序的暖意。
戌时(19:00-21:00) 好戏连台
戌时刚到,文体中心前坪已坐满观众。舞台上正演着《刘海砍樵》,胡大姐的嗓子一亮,台下叫好声连片。
从“仙境涌春潮”春晚到“粽”享端午,今年举办的31场大型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桃源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025年元宵节板龙灯巡游盛况。王晗 摄
“板龙灯一舞,年味就浓得化不开!”看戏的周大姐想起元宵夜盛况,仍难掩激动。当晚,百米板龙灯随锣鼓巡游,数万群众沿街欢呼,这一幕不仅登上湖南卫视新闻联播,更成了桃源人朋友圈里的“顶流”。
亥时(21:00-23:00) 路灯暖巷
北门坪一巷褪去了白日的喧嚣,却被一路暖黄的灯光裹得格外温柔。
外卖骑手借着路灯很快看清门牌,麻利地停下车拿出餐品;散步回来的夫妻拎着水果,影子被灯光拉得长长的;刚下晚自习的两个学生正并肩走着,分享课堂趣事。
这小巷不熄的光亮背后,是“路灯清洁月”与“两节”亮化装扮的扎实成效:433盏新路灯点亮盲区,180盏旧灯重焕光彩,城区亮灯率达到了99%。此刻暖黄的光晕里,有晚归者的安心,有同行人的惬意,更有把小事办进群众心坎里的温度。
子时(23:00-1:00) 市井烟火
伯赞路的灯带早早亮起,路过的情侣指着灯带上的方言标语轻笑。
“你搞事灵醒诶”“来德源吃牛肉粉”“我在桃源等你”……这些字句里的烟火气,正把街头的热闹酿成一碗醇厚的生活甜酒。
伯赞路美食文化街。寞小寒 摄
经过特色改造,203条本土潮词广告语与亮化工程相映成趣,这条美食文化街如今成了桃源昼夜不息的“活力坐标”。
丑时(1:00-3:00) 孕育新篇
此时的小城虽然安静,却藏着悄然生长的力量。
供水工人正蹲在路边检修,工具箱敞开着,里头的扳手螺丝刀映着路灯的光,明明灭灭;污水管网改造的师傅们正把新管道往井里放,管道碰着井壁轻响一声,额角的汗珠落在地上;街角面包房的窗口透出暖黄,刚出炉的麦香正顺着门缝悄悄漫出来。
这安稳的夜,默默孕育着新一天的篇章。
十二时辰里的寻常片段,是“品质桃源”文明创建提升工程推进一年多的真实注脚,是彰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没有轰轰烈烈的巨变,但在环卫工人的扫帚里、摊主的账本上、球场的欢呼声中……却藏着步步向好的轨迹。就像沅江的水,看似平静,却在日夜不息里,载着桃源百万儿女的期待,奔向更开阔的远方。
责编:卓萌
一审:卓萌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