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孩子偷吃了几颗蚕豆,导致急性溶血性贫血

  三湘都市报   2025-08-21 17:36:33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21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邵美琪 邹慧 欧元香)“都怪我们做家长的粗心大意,才让孩子遭受病痛。”近日,长沙宝妈周女士3岁的儿子小明(化名)身体出现异常,皮肤变黄,小便呈浓茶色。

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儿科主任欧元香介绍,小明出生就因黄疸被诊断为“蚕豆病”,此次生病仅仅是因为孩子偷吃了几颗蚕豆。什么病这么奇怪?欧元香做出解答。

紧急救治,多学科协作抢治溶血患儿

小明入院时,已出现明显肤色发黄、尿液近似酱油色,结合其“蚕豆病”病史及偷吃蚕豆的情况,欧元香迅速为其完善检查,最终明确“急性溶血性贫血”诊断。

急性溶血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病情十分危急。医生迅速为小明制定了治疗方案。紧急联系血站调配适配血液,全程跟进血液运输、复温及输血操作,同时进行碱化尿液、降温等对症处理,保障患儿生命体征稳定。

经过数天的精细化治疗,小明的黄疸症状逐渐消退,尿液颜色恢复正常,血红蛋白指标也稳步回升。

“蚕豆病”的致病原因与预防关键

“‘蚕豆病’的学名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疾病。”欧元香解释,蚕豆中含有的蚕豆嘧啶苷等特殊物质,以及抗疟药、部分退烧药等药物成分,会对G6PD缺乏症患者的红细胞产生破坏作用,导致红细胞破裂,进而引发急性溶血。

“‘蚕豆病’虽发病凶险,但做好预防、及时治疗,多数患儿能顺利康复。”欧元香提醒,有“蚕豆病”家族遗传史的儿童,建议在出生后及时进行G6PD缺乏症筛查,明确身体状况;家长日常需密切关注孩子饮食与身体反应,若孩子食用蚕豆后出现脸色苍白、精神萎靡、黄疸、腹痛、发热,或尿液呈浓茶色、酱油色等症状,立即送医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责编:高煜棋

一审:高煜棋

二审:黄娟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