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燃”动身影丨用“温度”对抗高温 让守护更有力量

李俏丽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1 15:24:1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李俏丽

当张家界的高温预警持续拉响,街头行人步履匆匆奔向阴凉处时,有一群人却始终奔忙在热浪最汹涌的地方——他们是张家界中燃维抢队的队员。他们的工作隐匿于滚烫的地面之下,深藏于炙热的沥青路面上,蜷缩在闷热厨房的角落。没有聚光灯,他们却用日复一日的专业与执着,让城市的“燃气脉搏”在酷暑中平稳跳动。

24小时待命:与高温赛跑的管线卫士

早晨6点,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每天雷打不动的闹钟成了最早的“集结号”。队员宋文远便携床上弹起,眼底的红血丝藏不住连日的忙碌前一天晚上刚处理完一处燃气泄漏的抢修任务,来不及回家,又在值班室匆匆补了几个小时的觉。对他和队友们来说,24小时待命不是制度,而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无论高温如何“烤”验,只要有需要,他们随时整装待发。

户外燃气管道是城市能源供给的“血管”,而维抢队的首要任务,就是守护好这一条条埋在地下的“生命线”。

高温天里,地下管道成了桑拿房,土壤温度比地面高出10℃以上。正午12点的柏油路晒得发软,队员宋文远和宋玉财蹲在作业坑旁正在刮削管材,汗珠砸在60℃的管道上,瞬间蒸腾起白烟。戴着手套的手掌被烫得发疼,他们却攥得更紧——接口松动、管道老化,这些高温引发的隐患,容不得半分迟疑。阳光把他们的脸颊晒得通红,像抹了层辣椒油,薄薄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背上,仿佛披上了一层“湿铠甲”。

“管道表面70℃也得摸,漏气点不会等凉快了再出现。”宋文远擦了把汗,声音有些沙哑却坚定。在他的字典里,“坚持”不是口号,而是每个抢修现场的标配。他说:“只要我们快一分钟,居民就能早一分钟恢复安全的用气环境。”30分钟的抢修,工作服能拧出半盆水,当管道接口重新紧固,漏气警报解除,他们才敢摘下安全帽,任由热风扫过晒得通红的脸颊。

维抢队的队员们都知道,漏气点不会挑时间,更不会挑天气,抢修任务更容不得半点拖延,他们也从不因酷暑而降低标准。

毫米不差:燃气表上的“安全密码”

除了户外管道维抢修,为新用户安装燃气表也是维抢队的重要工作。在闷热的厨房里,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只有窗外偶尔掠过的一丝热风,队员们弯着腰安装燃气表,汗水顺着脖颈流进衣领,在后背洇出大片深色。

“距离灶台要超30厘米,离电源插座至少20厘米,燃气表如安装在橱柜里需要有透气孔……”给用户装燃气表,看似简单,却藏着无数“规矩”,而队长张成早已将安装规范背得滚瓜烂熟。有一次,他给一位老旧小区的用户装表,厨房狭小,原有的管道位置不太符合安全距离。张成没有图省事将就,而是蹲在地上耐心地解释:“您看,表离灶太近,炒菜时的热气容易影响计量,还可能有安全隐患。我们稍微调整下安装位置,虽然多花点时间,但您用着放心。”他一点点调整管道角度,钻孔、固定、装表、检漏,每个动作都像在解一道精密的“生命方程式”。用户看着他被汗水模糊的视线,从起初的不解变成了后来的连声感谢。

“装表不是拧几个螺丝就完了,是给安全上保险,用户用气用得安全,这才是真本事。”每次完工后,张成都会多留10分钟,他手把手教用户看表、关阀门,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却构筑起了燃气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这种严谨的态度,源于对生命的敬畏,也源于肩上的责任。

平凡英雄:烈日下的温暖勋章

“爸爸,今天好热啊,你别中暑啦,我画了奖状给你。”休息时,张成掏出手机点开妻子刚刚发来的视频,屏幕里,6岁的儿子举着一幅歪歪扭扭的画,上面的小人戴着安全帽,旁边写着“爸爸是超人”。张成低头笑了,用手背擦了擦眼角,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对他们来说,家人的牵挂,是酷暑里最清凉的慰藉。

这群超人的日常,是掀开滚烫的井盖钻进井下作业,是在无遮挡的路边蹲守数小时完成修复,是在闷热厨房里弓着腰安装燃气表……当居民家的燃气灶“噗”地燃起蓝色火焰,当厨房里飘出饭菜香,当老人笑着说“谢谢你们,这么热的天”时,他们脸上的疲惫便化作了满足。他们的工作或许平凡,他们的坚守或许不为人知,但却真实地守护着万家烟火。

“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意味着要承担这份责任。”维抢队的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含义。这群平凡的队员,是儿子,是父亲,是丈夫,更是守护万家烟火的“燃气卫士”,他们用坚守诠释责任,用汗水保障安全,在高温下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张家界中燃维抢队,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用坚守点燃万家烟火”的承诺,让这个城市在酷暑中依然保持着温暖的脉动,而他们的身影在烈日下镀上金边,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高温风景线”。

责编:上官智慧

一审:上官智慧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