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客户端 2025-08-21 10:41:53
湖南法治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侯建维 杨梖)近日,在会同县人民法院的调解室内,一场持续数月的赔偿纠纷终于画上圆满句号。这起看似普通的交通事故赔偿案,因涉及未成年人、企业责任与劳动者权益的多重碰撞,最终在司法智慧与社会良知的交织中,演绎出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温暖篇章。
2024年6月的一天清晨,15岁的初三学生李某为赶赴早读课,在未满足电动自行车驾驶条件的情况下,骑车不慎将正在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杜某撞倒。经诊断,杜某全身多处骨折伴软组织损伤。因李某家境普通,垫付部分医疗费和护理费后,已无力承担后续费用。杜某遂以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为由,将自己所在的环境公司及保险公司诉至法院。
案件审理过程中,保险公司主张仅按合同约定承担赔偿责任,强调“超出条款范围不予赔付”;环境公司则表示已尽到安全生产义务,认为应在扣除原告自身责任后,于合理范围内进行补偿。承办法官为避免诉累,实际化解矛盾,将李某追加为被告。然而,李某家境一般,其赔偿能力远不足以满足杜某诉求,若按常规程序判决,很可能造成“赢了官司输了生活”的困境——杜某的救治费用无法完全落实,李某家庭可能因一次性赔偿陷入贫困。
调解室内,法官连同特邀调解员精准捕捉各方关切:“既要保障伤者及时获赔救治,也要避免被告家庭陷入绝境。”经承办法官与特邀调解员同原、被告双方反复沟通协调,最终达成一份兼顾情、理、法的方案:环境公司先行垫付4万余元解杜某燃眉之急,其中1万余元明确为人道主义补偿;保险公司先行赔付4万余元保障后续治疗;李某父母当场筹措5万余元表达歉意与诚意。尤为关键的是,各方同意李某家庭可在两年内分期偿还代付款项——这一安排既为少年留足改过空间,缓解其家庭压力,也切实解决了原告的实际困难,避免了各方陷入漫长诉累。
这场调解不仅厘清了赔偿金额,更在各方心间架起了互谅的桥梁:环境公司主动扛起社会责任;保险公司为类似特殊案件开通了理赔绿色通道;李某父母也带着孩子向杜某郑重致歉。收到首笔赔付款时,杜某感慨道:“法官兑现了公平正义的承诺。”
组稿:周玉意
责编:雷昕
一审:雷昕
二审:曾金金
三审:杨湛
来源:湖南法治报·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