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0 20:41:47
文/ 曹正城
一夜东风起,万山春色归。
农历乙巳蛇年立春之夜,我将最后一篇新增文稿修改完毕,编入了拙著《财苑拾零》(增订本)。此时,窗外的万家灯火正与挂在天际的一弯春月交相辉映。凝视着这本厚厚50余万字的书稿,恍若四十余载春秋凝结的琥珀,折射出生命与岁月交织的流光,自己终于如释重负。此刻,难以平静的心情,恰似那一江春水激起了层层波浪。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20世纪80年代初那个溽暑,我从湖南省粮食学校会计统计专业毕业,背负行囊踏入城步苗乡。彼时的青年何曾想到,八十里大南山碧绿的芳草终将流淌成笔下墨痕,苗寨吊脚楼里飘出的油茶香与山歌调,竟在岁月长河里沉淀为灵魂深处的诗行。从大米厂劈啪作响的算珠声,到政协提案的建言声;从审计账簿里的锱铢必较,到财政钱袋子中的民生经纬;从红色文化的厚重,到民族文化的深邃……这方土地赐予我的,不仅是稻穗低垂的躬耕沃土,更是云舒雨落的栖心桃源。那些踏遍九山半水的调研,那些秉烛达旦的疾书,皆化作书卷里跳动的字符,凝结成“探讨篇”的思辨、“实务篇”的求索、“建言篇”的深思、“奉献篇”的炬火、“附录篇”的梦想。字字句句,皆是苗岭晨昏馈赠的生命注脚。这些,真实地记录了我在各个时期的所感、所悟、所言、所行;从头至尾,充满我对苗乡城步的浓浓大爱、切切关注。我不会忘记,是城步这片古老神奇的山水,给予了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城步千年生生不息的文脉,一直是激发我挥毫泼墨的强劲动力;城步经济社会的日新月异,不断向前发展,更是拓展我写作思路和拓宽我写作空间的深厚基础。在这里,我唯有一句肺腑之言:城步之恩,山高水长,永远铭记!
人生,宛若一场无从预知终点的旅程,而死亡恰是镌刻于终点处的永恒铭章。世人都清楚地知道,人生最终都将不可避免、不可逆转地走向那个终点。到点后,自己拿不走一文钱,也带不去一片云彩和一砖一瓦,那么该给这个世界留点什么呢?我的夙愿就是在有生之年编著好这本书。此书于我,是生命的自证,亦是馈赠——予子孙以教诲,予时代以微光;能见证我曾来过这个世界并努力过,所走过的山山水水,一路还留下了深深浅浅的坚实脚印。
《财苑拾零》之名,源于2004年初版时的财政底色。当初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时,我还在县财政部门工作,因入选文稿多与财政、审计工作紧密相关,所以才用了这个名称。时隔20年,这次增订后书名虽沿旧称,却已从单纯的财政与审计随笔和文学新闻与政协情怀,延伸为记录我扎根苗乡城步四十余载沧桑岁月的立体画卷。
在此,谨向照亮我写作之路的星辰致意:当代全国著名作家、邵阳市文联原副主席、调研员肖仁福先生泼墨作序,为书卷注入湘楚文化的雄浑;城步作协副主席唐文安先生的书评,让文字与苗岭云雾相映成趣;难忘广西美术出版社原社长伍先华先生二十年前的慧眼,使初版得以面世;城步政协原主席、南山牧场原场长唐尧,城步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原主任委员黄周凡、城步政协原文史委主任雷学业、城步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原主任杨进步、杨宗兴等诸君,以不同方式为书稿添薪续火;尤要铭记吴扬勋会长带领的城步苗学研究团队,助我得以触摸到三十六峰脚下“中国南方城步杨家将”的文化根系。
春立岁首,万物萌新。愿字里行间流淌的思绪化作拂面春风,让后来者在翻阅这些带着时代体温的文字时,能听见一个跋涉者在苗乡山水间的足音,能感觉到一个异乡人半生情倾城步的心跳,能知晓曾有一位游子,终把他乡走成了比故乡更亲的故乡。这,便是我留给世界的生命拓片。
(作者简介:曹正城,武冈市人,高级经济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员,邵阳市第二届优秀社会科学专家,城步苗族自治县政协原党组第一副书记、常务副主席、正县级干部,现任城步苗族自治县委党史联络组常务副组长。曾与他人主编公开出版了《苗族文化论坛文集》《情韵苗乡》《城步杨家将文化研究》等大型苗学专著。著有《财苑拾零》,被中共邵阳市委、邵阳市人民政府评为邵阳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责编:昌小英
一审:昌小英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