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玲 印玺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0 13:19:56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杨金玲 印玺
“河边天天有人巡逻,还装了新的救生圈,我们住在附近踏实。”近日,家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吉凤街道牯牛坪社区的陈阿姨笑着说。
湾溪社区干部巡河
今年入夏以来,吉凤街道始终以辖区居民生命安全为核心,结合工作实际,从日常管理、硬件配置、科技应用三大维度协同发力,通过“人防、物防、技防”联动模式,扎实推进防溺水工作,全力守护辖区平安。
人防先行,筑牢动态巡查防线
入夏以来,吉凤街道组织下辖6个社区干部,对重点河段开展“一日三巡”。
“每天下午3时到晚上8时,是孩子放学、大人下班的时间,也是河边最容易出事的时候,我们一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负责溶江河段巡查的社区干部陈女士一边填写巡查记录表一边说。
社区干部劝离下河游泳的居民
各社区严格执行值班制度,明确干部巡查时段、责任区域,重点聚焦每日15:00—20:00的溺水高风险时段,以及溶江河段、湾溪河段、捧捧坳社区周边等关键水域,确保“有人管、不空岗”。
不断完善巡查分析研判机制,社区干部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点实时登记,精准记录水域隐患、危险行为频发区域等情况,及时对隐患点风险等级进行分析评估,确保重点突出。截至目前,已通过日常巡查劝离20余名欲下水未成年人,从源头化解溺水风险。
物防兜底,夯实应急救援根基
吉凤街道从实战需求出发,切实做好防溺水救援物资保障工作。针对辖区内河流、沟渠等危险水域的分布特点,该街道统一采购充足的救援物资,包括救生衣、救生圈、救生绳等,并明确各社区的重点投放点。
捧捧坳社区的李大爷遛弯时,指着救生衣说:“社区这事儿办得真不错,以前总担心孩子靠近水边,现在这救生衣就在河边,万一出点意外,咱老百姓也能及时伸把手。”
社区干部在河边放救生圈、救生杆等防溺水物资
2025年7月以来,该街道已向各社区发放防溺水警示牌11块、救生圈33个、救生绳18条、救生杆30个、救生衣28件。同时,建立物资“定期检查+及时更新”机制,由社区专人负责排查维护,对老化、破损器材第一时间更换,确保所有“救命装备”随时可用,为应急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技防赋能,织密智能监控网络
吉凤街道引入现代化科技手段,在辖区内安装16个临河摄像头,为防溺水工作注入新动能。这些摄像头兼具高清拍摄与智能喊话提醒功能,社区干部通过手机APP即可实现24小时远程实时监控,随时掌握重点水域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可立即通过喊话系统警示下水人员,并通知附近巡逻人员前往处置,有效防范溺水事故。
社区干部在河边放救生圈、救生杆等防溺水物资
湾溪社区的王大姐和正在巡逻的龙女士说:“现在科技好方便,以前光靠人巡,总有顾不上的时候,现在有这‘电子眼’帮忙盯着,还能隔空喊话,等于是多了好几个‘不下班的安全员’。”此外,该街道应急办联合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检修设备,保障系统稳定运行,以科技力量为防溺水工作“提质增效”。
吉凤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吉凤街道已构建起“人防主动巡查、物防应急兜底、技防精准预警”的协同工作格局,形成“巡查—预警—处置—救援”的完整工作闭环。下一步,将持续优化“三防联动”机制,及时补齐短板。同时,加大防溺水宣传力度,提升居民安全意识,切实为辖区居民生命安全筑起坚固屏障。
责编:李璇
一审:李孟河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