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汨罗江畔四战日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0 09:40:04

1938年11月岳阳沦陷,中日两军在湖南湖北一线布兵列阵,驻武汉的日本第十一军从鄂南、湘北先后向长沙发动了4次大规模进攻,作为主战场之一的汨罗,自然成了抗战的必经之地。四次会战,日寇先后四次入侵汨罗,兽蹄所到之处,留下了新市惨案、归义惨案等惨绝人寰的滔天罪行,但也遭到了境内驻军和汨罗人民的奋起反击。驻汨军队和当地群众,凭借着横亘于岳阳至长沙之间的天然防线——汨罗江,利用河汊、湖沼和山林屏障,采取节节堵截,诱敌深入,运动伏击和游击侧击、反包围等战术,与日寇激战,先后发起的土地坳战斗、同乐桥战斗和高泉山战斗,给各次入侵的日寇以沉重的打击。

岳阳与长沙之间,由北向南依次横亘着四条河,其中第三条就是著名的汨罗江。在汨罗江畔,连绵的水田将土地分割得如同棋盘,不时出现的丘陵,遮挡了南北相望的视线——这种地貌最大限度地缓解了日寇机械化部队的行动力。

陆路受阻,狡猾的日本鬼子不依不饶,又沿水路南下直抵汨罗。1938年9月23日清晨,7800多名日寇趁黎明时分,在芦苇荡的掩护下,驾驶伪装好的汽艇从土星港登陆,偷袭白鱼岐和推山嘴。中国军队和当地青壮年奋起反击,重机枪连和山炮连坚守了5个多小时,击沉了10多艘敌人汽艇,300多日寇命丧他乡。中国军队一步兵连也没有放过这一机会,手持简单兵器与日寇短兵相接,展开了一场白刃战,杀死敌人50余人。

这一天,为了达到迅速攻占汨罗的目的,日寇还出动了35架飞机低空盘旋,用火弹、燃烧弹、机枪,对营田的军民进行轮番轰炸和扫射,经过一昼夜的激战,最终因为敌我力量悬殊,营田遗憾失守。嗜杀成性的日本鬼子还制造了惨绝人寰的营田惨案,繁华的营田街就此毁于一旦。

两天后,不断得逞的日寇,又强行渡过南寿河和汨罗江,攻占了新市和归义街并集结。眼看着一步步逼近长沙,迫不及待的日寇加速向汨罗三姊桥至长沙金井方向行进,却不料遭到了严阵以待的中国军队全线阻击。

由于日寇携带的粮弹不多,加之处处受到中国军队的伏击,日寇决定暂时先放弃第一次进犯,准备后撤。后撤途中,日寇接连遭到湘北民众和地方武装自动堵截,中国军民要么设伏路边,要么鸣锣山顶,使得敌军大乱,丢盔卸甲仓皇而逃。伤亡3万多人的日寇在失败中撤回了新墙河北岸。

随后的5年间,日寇再次调集10万兵力和100多架飞机,发动了三次进犯长沙的战争,每次行经汨罗时,便遭到当地军民的强烈反击,并发生了多次重大战役,日寇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941年9月,日寇发动第二次进犯战争,打算沿粤汉铁路进军长沙。中国军队从长沙县杨桥轻装疾进,来到汨罗高坊火车站附近的土地坳,摆开阵势,迎战号称“皇军之剑”的日寇先锋骑兵连队。当日寇猛扑过来时,埋伏在此的中国军队用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瞄准日寇,打得敌军人仰马翻,200多名日寇全部覆灭,挫败了日寇沿粤汉铁路进攻长沙的诡计。被多次打退的日寇毫无休止之意,1944年6月,日寇又打响了第四次进军长沙的战争。如今,汨罗城关镇所在的高泉山,是当年岳阳至长沙的交通要道,又是新市至营田30多公里开阔地带中一个较高的山丘,是中国军队与日寇必争的军事要地。

防守高泉山的中国军队,组织军民开挖了一条4华里长的扇形战壕,并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修了一处碉堡,设置了相应的岗哨,整个高泉山可谓工事坚固,防守严密。

当日寇一小股先头部队从归义街方向接近高泉山时,便遭到了驻守的中国军队阻击。当夜,疯狂的日寇聚集大批兵力围攻高泉山,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击退了日寇的一轮轮进攻,120多名日寇被击毙。丧心病狂的日寇利用炮火狂轰滥炸,孤军奋战的中国军队拼得只剩下了50多名官兵。当时剩下的官兵,一见鬼子,全连上下顿时义愤填膺,同仇敌忾,纷纷跃出战壕,冲入敌群,展开了肉搏战,一名排长杀死了3名日寇后,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激烈的杀敌奋战中,汨罗当地百姓挺身而出,在日寇四次进犯时,汨罗群众积极参战支前,帮助中国军队运输作战物资和转移伤兵。当地百姓挑着重担,推着土车,头上插着伪装的树叶,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把前方守土官兵急需的弹药、军粮送到前线,为抗战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丁瑜)

责编:王相辉

一审:杜立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